於是,農夫便請來幾個幫手一起將驢子填埋了。大家抓起鐵鍬,開始往井裏填土。驢子在得知主人要將自己掩埋後,一開始極度恐慌,淒慘得嚎叫著,拚命地掙紮著想逃離這口枯井,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頭驢子很快就停止了嚎叫,沒有了一點聲音,大家好奇地往井裏張望,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當鏟進井裏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上時,驢子做出了一件令人驚奇的舉動,它迅速將身上的泥土抖落在地上,然後雙腳將泥土踩實;人們再將泥土埋在它身上,它再將泥土抖落,再用雙腳踩實,把自己一點點地墊高。就這樣,隨著腳下泥土的增多,驢子離井口越來越近,終於得意地上升到了井口,然後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縱身跳了出來,快步地跑開了!
驢子自我營救的故事啟示人們,身處困厄當中是正常的,命運順利是出人意料的。當我們陷入逆境時,保持從容淡定的心態,才能將自己從恐慌、痛苦中擺脫出來,把逆境轉化為順境。如果隻是窮於掙紮,拚命地抗爭,結果往往會像陷入泥坑一樣越陷越深,對改變現實一點益處都沒有。
對待生活中的困境如此,對待感情上的困境也是如此。法國偉大作家雨果17歲時,與門當戶對、年輕貌美的畫家阿黛·富謝相識相愛了,三年後兩人步入了婚姻殿堂,結為了夫妻,後來阿黛為雨果生了三男兩女,一家七口人過得其樂融融。沒想到的是,這個本來美滿幸福的家庭幾年後就被蒙上了陰影。妻子阿黛在結婚後的第十個年頭,移情別戀,突然愛上了另一個作家,兩人就離婚了。
婚姻上的變故給雨果造成了重大的人生打擊,使他陷入極度痛苦之中。直到第二年,他結識了另一名女性朱麗葉·德魯埃,兩人相依相愛之後,雨果那顆受傷的心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撫慰。
阿黛拋棄雨果、投奔另一個作家之後,在生活上一點都不幸福,經濟上曾經一度陷入困頓狀態。為了增加收入來源,阿黛精心製作了一隻鑲有雨果、拉馬丁、小仲馬和喬治·桑四位作家的木製盒子,拿到街頭去賣,因為要價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好多人隻是問問不敢買。
有一天,雨果從阿黛的地攤邊路過,得知她生活得不是很好,就托人悄悄買下了這個木盒子,以緩解阿黛生活上的困境。這隻木盒如今仍陳列在巴黎雨果故居展覽館裏,上麵承載著雨果過往那段傷感愛情經曆的博愛精神,讓人們懂得愛是無私的,當一個人無力改變現實的時候,怨恨甚至強烈的報複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該失去的終究要失去,要從逆境中走出,順其自然有所不為是最關鍵的。讓時間慢慢化解心靈上的傷痛,讓歲月將以往的怨恨慢慢化為內心的寧靜,這種寧靜對人生境界都是一種提升。
【事典啟悟】
當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如泥土般落到我們頭上時,大多數人都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感覺:愈不順,愈心急;愈心急,則愈不順,以至陷入惡性循環之中,這是大多數人在陷入逆境後所習慣犯的錯誤。
因為身處逆境時越是想早點實現自己的理想,越是想急於擺脫目前的境況,就越是亂了方寸,反而弄得一塌糊塗。這就如同陷入沼澤地一樣,越是掙紮,越想擺脫困境,結果反而會陷得越深。
要知道時來運轉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肯定需要一段時間和過程,倘若能夠以坦然的心境麵對現實,不要再對過去的事件糾纏不清,不盲目做事,有所為更要有所不為,才能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盡早擺脫困境。
有的人為了得到預想的結果,可以說是殫精竭慮,費盡心機,更有甚者可能會不擇手段。但是在得到某個結果之後,他失去的東西卻無法計算,他付出的代價也很沉重,這些是他得到的東西所無法彌補的,這應該是人生更大的遺憾。
愛情也是如此。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當一個人懷著滿腔熱情去追求至善至美的愛情,換來的卻是一盆冷水時,痛苦、悔恨、輕生常常會填滿我們的心間,但是這些都無法改變失戀的現實,與其長期掙紮在悲傷的旋渦中,不如無所為,也就是順其自然,坦然地接受現實,人生才會有新的開始。
53得隴望蜀,事情的根本就無法保存
【原文】
事變非智勿曉,事本非止勿存。
【譯文】
事情的變化,不是有智慧的人就不能掌握,事情的根本,不知停止就無法保存。
【釋義】
人作為一種生命存在,總會表現出一定的欲望。欲望沒有限度,人的追求就不會停止,追求一旦超過了一定限度,就會發生不利於自身存在的轉化,因此,越是瘋狂躍進的時候,越要堅守“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的原則,越不能窮追猛打。
【事典】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七月,曹操率軍平漢中,入南鄭,軍勢大振。《三國誌·賈詡傳》中描述說:“魏武後克平張魯,蜀中一日數十驚,劉備雖斬之不能止。”曹操借此不僅擴大了勢力範圍,而且還威脅到了劉備集團的安危。因為漢中是蜀郡的咽喉和門戶,漢中被曹操拿下,蜀郡就直接和曹操的軍事力量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