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章佳氏,字廣廷,號雲崖,滿洲正藍旗人,後以新疆戰功抬入正白旗。大學士阿克敦之子。清代名將。乾隆三年舉人後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長期戍守西北邊疆。阿桂一生屢統大軍,運籌決策,用兵持重,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定伊犁、討緬甸、平定大小金川,戰功赫赫,封誠謀英勇公。在軍機處,任領班軍機大臣時,恥與和珅同列。嘉慶二年八月病逝。卒贈太保,諡文成。

阿桂,字廣庭,號雲岩,姓章佳氏,生於康熙五十六年八月初三日。原籍滿洲正藍旗,後被抬入正白旗。他出身於達官顯貴之家,父親阿克敦是乾隆朝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很受乾隆帝的器重。他自幼聰敏過人,“聞人談史事,即了了,能記其大略”。雍正十年十六歲的阿桂入官學讀書,兩年之後補為稟生。乾隆元年,為副榜貢生,隨後以父蔭授大理寺丞,乾隆三年,中舉,第二年補授兵部主事。此後,他春風得意,步步高升。乾隆八年以郎中的身份,充任中樞機構軍機處的章京。

然而,接二連三的打擊,卻幾乎使他身陷囹圄。乾隆十一年,出任戶部銀庫郎中的阿桂,因為庫項被竊,以失察之罪被降調為吏部員外郎。乾隆十三年初,阿桂隨兵部尚書班第赴四川金川軍營辦事,因經略訥親,川陝總督張廣泗進剿大小金川失利,“株守半載,無尺寸功”,被逮捕處死,阿桂也被劾以“勾結張廣泗,蒙蔽訥親”,而交刑部審訊。後因乾隆帝念其父年老,隻有阿桂這一兒子,才格外開恩,沒有治他的罪,將其釋放回家。這可說是阿桂在仕途上跌的一大跤。

但阿桂畢竟是滿洲貴族子弟,因而在被釋放的第二年就得到重新起用,再任吏部員外郎。又五年,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由此漸登崇階了。

伊犁屯田

阿桂年輕時的飛黃騰達,主要是憑借其貴族世家的顯赫地位,而他建功立業的真正起點是參與清

朝對西北地區的用兵和經營。乾隆二十年,雄才大略的乾隆帝利用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發生內亂之機,決心完成康熙、雍正兩朝未竟之業,命清軍分兩路向以達瓦齊為首的準噶爾部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同年六月,阿桂被派往西北,投身疆場。開始,阿桂奉命在烏裏雅蘇台管理台站,傳遞來往公文,供應前方所需。他辦事勤慎,很得乾隆帝之寵臣靖邊副將軍、蒙古親王成袞劄布的信任,先後被授予參讚大臣、鑲紅旗蒙古副都統和工部侍郎等職。其間,阿桂之父阿克敦於阿桂在京任軍機大臣,最初很得乾隆帝的信任,經常委派他外出處理地方事務。他先後參予審理歸化城都統法啟案件,赴直隸霸州、文安等處督辦疏浚事,以及乾隆二十九年以署四川總督的身分,巡查四川金川土司郎卡擾邊等情況,都辦得很妥當。但不久在鎮壓烏什維吾爾人民起義過程中,他遭到了乾隆帝的處罰。乾隆二十九年四月,天山南路的烏什地區的維吾爾族民眾因不堪忍受駐南疆的清朝官吏和維族上層貴族的壓迫和剝削,在其首領賴和木圖拉的率領下舉行起義。義軍屢次擊敗前來彈壓的清軍,聲勢浩大。乾隆帝以阿桂曾在伊犁辦事多年,熟悉當地的情況,就令他赴烏什,與伊犁將軍明瑞一起鎮壓起義。阿桂和明瑞指揮清軍圍攻烏什,義軍領袖賴和木圖拉在戰鬥中犧牲。義軍在其子額色木圖拉的帶領下,繼續英勇抗擊。從乾隆三十年三月至八月,清軍猛攻五個月,竟不能克。阿桂和明瑞隻得采取長期圍困的辦法,斷絕烏什和北界的一切聯係,義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無法繼續抵抗,烏什城終於落入清軍之手。阿桂和明瑞將起義首領額色木圖拉等人處死,而赦免了一般民眾。乾隆帝以阿桂和明瑞“剿辦遲延,示怯損威”和“獲犯後又未確訊起釁緣由,草率錯謬”為由,將他們“交部嚴議,尋議革職,命從寬留任”。然後,又以阿桂“辦理烏什事務毫無章程,革尚書任”,留在伊犁協助明瑞治事。當時伊犁屯墾有進一步發展,人口也增加很多,乾隆帝要明瑞“籌辦安置事宜,須有準則可垂永久”。阿桂遂建議將雅爾城移往楚呼楚,以便利用該地“田土膏腴,形勝亦便”的優勢,改變雅爾城原址離牧場遙遠,近城地畝不夠耕種的狀況。朝廷批準了阿桂的請求。乾隆三十二年阿桂被委任為伊犁將軍,一躍而升為封疆大吏。顯然他的處境又有所好轉。

阿桂遭到的另一次挫折,是在他參與清朝對緬甸的戰爭時發生的。乾隆三十三年,明瑞征緬兵敗自盡身亡以後,乾隆帝即授阿桂為副將軍,偕同經略大學士傅恒、副將軍阿裏袞再次進攻緬甸。同年三月,阿桂奉召回京,四月授兵部尚書,六月又出任雲貴總督。十一月,阿桂抵達雲南永昌後,便與阿裏袞率軍攻取緬甸舊都木梳,然後,阿桂則率另一路軍往蠻暮野牛壩等地督造戰船,以備水軍進戰之用。清軍連續進攻,一再獲勝,但因緬軍持續抵抗和水土不合,士卒大量病亡,副將軍阿裏袞病故,經略傅恒身患重病,乾隆帝令阿桂籌畫撤軍事宜,並於乾隆三十四年底與緬甸議和。阿桂於十二月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因尚在雲南,先由索爾納代理其職。時木邦、蠻暮和孟連土司頭目為躲避緬甸侵害,請求清政府將他們安置於內地,阿桂建議將雲南大理、蒙化一帶舊有的馬廠官莊田撥給他們居住為生,朝廷予以批準。乾隆三十五年八月,乾隆帝以緬甸不遣使臣進貢,將阿桂的領侍衛內大臣、禮部尚書和鑲紅旗漢軍都統等職均革去,“著以內大臣革職留任,辦副將軍事,令其自效”。乾隆三十六年,又令阿桂出偏師騷擾緬甸,待其疲憊,再興師攻之,阿桂則上疏請求大舉攻緬,乾隆帝認為阿桂的建議不合時宜,下詔斥責,並奪其官,留軍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