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隨手掐了她的屁股一下,說:“喏,就是這個。”
女尼很生氣,便質問他道:“你還是高僧嗎?沒想到你心中還有這個。”
趙州禪師平靜地說:“不!是你心中還有這個!”
實際上,趙州禪師是想告訴女尼,佛法的最高境界是忘我,而女尼卻還以為大師在非禮她,可見她沒有達到忘我的程度。對於人生也一樣,越純越厚重,就越能擔當。
有個作家寫了他的一位朋友。這朋友到別人家裏,別人給他蘋果,他拿了就吃,也不客氣一下,也不推讓一番。吃完了,玩倦了,他就靠在人家桌子上睡著了。有時,別人給他葡萄吃,他不假思索地推開,說:“不好吃!”他也不管別人的心理感受是怎麼樣的。他樂意了就主動給人擦地、掃地、做飯。他不高興時,分明看見水灑在床上也不動手擦一下,一切率意而為。
作家說自己,見人一口笑,即便心裏要哭也要裝作一副歡天喜地的樣子。見了想吃的東西,嘴裏口水淌,卻硬撐麵子,一迭聲說“不吃不吃”。見了老官僚,心裏恨他作惡多端,老不死,不早死,嘴裏卻滿口“您老德高望重,越看越顯年輕”,還要裝出一副天真淘氣討人愛的樣子。
作家在談到自己的時候,說自覺很做作,但是他又不能像他的那位朋友一樣,因為那位朋友今年才3歲!
3歲當然還在人生最初的境界,保持了最初的純真。如此單純、和諧、率真,顯示了一種神聖的境界、一種純潔的心地,實際上也是一種忘我的心境。
然而可惜的是,人越是長大,就越被凡塵俗事所束縛,再也不能享受到忘我的自由。這真是一場又苦又累的跋涉,又是一場又誘人又叫人心灰的結果。人想要的實在太多:金錢、地位、權力、情感……
人的心若死執一種觀念,不肯放下,那麼永遠不可能達到忘我境界。忘我,是一種生命的境界,隻有忘我才能得到人生的自由,隻有忘我才能享人間的大歡樂。反之,如果處處以我為中心,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拿得起放不下,最終你會被身上越來越多的重負壓垮。
擁有一顆純潔的心
神殿裏麵燈燭輝煌,僧來人往,十分熱鬧。天神的塑像莊嚴地供奉在座上。教徒們正忙碌著,一盤盤的雞、鴨、豬等庖牲貢品都抬上來了,他們恭恭敬敬地奉獻著。
“你們為什麼要用庖牲做祭品呢?”天神問。
“因為用庖牲祭祀,可以得到天神降福,賜給我們大量財富,農作物豐收,人民安康幸福。”
“不對,用庖牲祭祀是野蠻的行為。殺生流血,隻會做成更大的罪業,罪業的行為,怎能帶來福澤呢?”天神說。
教徒們很慚愧,就問:“那麼,要怎樣才可以祈福呢?”
“隻有奉行眾善,純潔身心,才是福德的本源。”天神回答道。
教徒們聽了,立刻信服,就跪在地上懺悔,以後再也不用庖牲祭祀了。
其實,供養天神,也並不需要什麼稀有物,最重要的是有純潔的身心。同樣,對於愛情而言,並不需要整天的海誓山盟,有時候平淡得就像一碗飯。
有個美麗的女孩認識了一個男孩子。他們開始了一段浪漫的愛情之路。一切都和女孩想象中的一樣美麗。
那些日子裏,女孩的辦公桌上,開始有玫瑰花。據說,玫瑰是代表愛情的。女孩細心地為玫瑰換水,用前所未有的溫柔目光注視它們。
辦公室裏的女孩子們,常常在一起討論有關愛情的話題。而戀愛中的那個女孩總是說:“愛情,一定要是浪漫的、美麗的,就好像--好像那些玫瑰花!”
有一天晚上,男孩帶女孩到飯店去吃飯。
當女孩吃飯的時候,男孩坐在對麵,看著她吃。女孩吃著吃著,忽然想起了小時候,外婆就常常這樣坐在她對麵,看著她吃飯。外婆的目光裏,含著慈祥和喜愛,讓小時候的她,充滿了被寵愛的感覺,那種感覺,隻有一個詞可以形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