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滌蕩心靈,放下負累(3)(2 / 3)

“把煩惱寫在沙灘上”,就是要放下、要舍卻,沙灘上的字被海水一衝就流走了,緣起性空才是生命的真相,能悟出這一層,放下就沒那麼困難了。唯舍卻外物的附庸,方有真性情的流露,方能成為自己的主人,這是生活本色的自然呈現。

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計較得太多。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想太多。別讓自己心累!應該學著想開,看淡,學著不強求,學著深藏。別讓自己心累!適時放鬆自己,尋找宣泄,給疲憊的心靈解解壓,開心過好每一天。

放下你的優越感

孫小姐家境富裕,不論是財富、地位、能力、權力,還是美麗的外表,都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她,一提到這些方麵,她也總是感覺自我良好。但她經常鬱鬱寡歡,平時連個可以談心的朋友都沒有。由於優越感的驅使,她會在有意無意中傷害別人,久而久之,連最親密的朋友都疏遠她了。於是,她就去請教無德禪師,如何才能使自己具有魅力,以贏得別人的喜歡。

無德禪師告訴她道:“如果你能隨時隨地和各種人合作,並具有和佛一樣的慈悲胸懷,講些禪話,聽些禪音,做些禪事,用些禪心,那你就一定會成為有魅力的人,並且會有很多人與你交往。”

孫小姐聽完禪師的話後非常開心,虔誠地問道:“那禪話怎麼講呢?”

無德禪師道:“禪話,就是說歡喜的話,說真實的話,說謙虛的話,說利人的話,而不是說處處顯示自己優越的話。”

孫小姐接著又問道:“那禪音又要怎麼聽呢?”

無德禪師答道:“禪音就是化一切音聲為微妙的音聲,把辱罵的音聲轉為慈悲的音聲,把毀謗的音聲轉為幫助的音聲,把不屑的音聲變為尊重的音聲,把嬌縱的音聲變為體貼的音聲,同時哭聲、鬧聲、粗聲、醜聲,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禪音了。”

孫小姐再問道:“禪事怎麼做呢?”

無德禪師回答說:“禪事就是服務幫助別人的事,合乎人性的事。”

孫小姐更進一步問道:“禪心是什麼呢?”

無德禪師道:“禪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聖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說到底要有一顆善良慈悲的心。”

孫小姐聽後,一改從前的驕橫脾氣,在人前不再誇耀自己的財富了,也不再自恃自我的美麗,沒有了以前那種目中無人的優越感了,對人總是謙恭有禮,對朋友尤能體恤關懷,大家於是都很喜歡她了。

現代社會,某些人總有一種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的優越感,而且這種優越感簡直有點咄咄逼人。其實,每個生命都應得到尊重,每個生命都有令人感動的一麵,這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隻能彰顯自己的幼稚與膚淺。一個懂得人生的人,絕不會輕易去否定或忽略一個人,因為任何一個生命都有別人不可超越的價值和特質,而擁有這種心理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在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夜,有一位老人正在河口等待渡河。

一個接一個的騎士從他身邊經過,但是他都沒有開口求助。當最後一個騎士過來時,老人終於開口了,說:“先生,您能不能載我到對岸去?”這位騎士愉快地答應了,他不僅把老人載過了河,還送他到幾英裏外的目的地。

快到時,這位騎士好奇地問:“先生,我注意到您眼睜睜地看著前麵幾個騎士經過,而直到我來時你才來求助,這是為什麼呢?”

老人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很會看人的,我看其他騎士的眼光,馬上就了解到他們根本就不關心我的狀況,他們都有著一種貴族的優越感,而對於卑微的我他們甚至有一種不屑和嫌棄。但是當我看您的眼光時,很明顯地找到了仁慈和憐憫。”

這位騎士不是別人,正是美國曆史上的第三位總統--托馬斯·傑克遜。

托馬斯·傑克遜出身貴族,接受過最好的學校教育,又極富卓越的思想和才能,為美國社會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但他卻沒有顯露出絲毫的優越感,而總是以仁慈的心對待每一個卑微的人。

不可否認,人們的出身、教育、能力、外貌總是存在差別的。但並不是說你的這些優越性可以拿來當作傷害別人的工具,傑克遜的修養、仁慈,造就了他崇高的地位並得到了整個國人的禮遇。我們都是平凡人,雖然無法得到傑克遜所擁有的,卻至少可以讓自己毫無優越感的待人接物的良好修養為自己贏得良好的生存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