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總是把他的優越感擺在別人麵前,那是一種無禮、無智及以勢壓人的愚蠢行為,而且最終隻會遭到他人的攻擊和唾棄。
人與人之間的很多矛盾都是從優越感中來的,因為都覺得自己比別人更高明,比別人更有見識,比別人更正確,於是相互輕視,矛盾也就逐漸生起了。那怎樣才能消除矛盾呢?要學會把自己的心態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點,多看別人的優點,讓自己變得謙虛、恭敬,這樣你所處的環境自然就融洽了。
心無掛念常開心
惠能(也作慧能)禪師有關風幡的禪語是“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道破了“風動”與“幡動”的本質皆為“心動”。內心空明,不被外界所擾,這也是普通人行事處世的快樂之本。
據說,有一個無名僧人,苦苦尋覓開悟之道卻一無所得。這天他路過酒樓,鞋帶開了。就在他蹲下來整理鞋帶的時候,偶然聽到樓上歌女吟唱道:“你既無心我也休……”刹那之間恍然大悟。於是和尚自稱“歌樓和尚”。
“你既無心我也休”,在歌女唱來不過是失意戀人無奈的安慰:你既然對我沒有感情,我也就從此不再掛念。唱者無心,聽者有意。在求道多年未果的和尚聽來,“你既無心我也休”卻別有滋味。在他看來,所謂“你”意味著無可奈何的內心煩惱,看似洶湧澎湃,實際上卻是虛幻不實,根本就是“無心”。既然煩惱是虛幻,那麼何必去尋找祛除煩惱的方法呢?
每個人都經曆過自己的生活,免不了會有一些事情占據藏在心間揮之不去,讓我們吃不下、睡不著,然而這些事情卻並非不能放下,隻是我們庸人自擾罷了。
有一位成功的商人。雖然賺了幾百萬美元,但他似乎從來不曾輕鬆過。
有一天,他下班回到家裏。他在餐桌前坐下來,心情十分煩躁不安,對胡桃木做的大餐桌沒有看進眼裏。於是他又站了起來,在房間裏走來走去。他心不在焉地敲敲桌麵,差點被椅子絆倒。
這時候他的妻子走了進來,在餐桌前坐下。他說聲“你好”,一麵用手敲桌麵,直到一個仆人把晚餐端上來為止。他很快地把食物一一吞下,他的兩隻手就像兩把鏟子,不斷把眼前的晚餐鏟進口中。
吃完晚餐,他立刻起身走進臥室去。他的臥室裝飾得流光溢彩:意大利真皮大沙發,地板鋪著土耳其的手織地毯,牆上掛著名畫。他把自己投進一張椅子中,幾乎在同一時刻拿起一份報紙。他匆忙地翻了幾頁,急急瞄了瞄大字標題,然後,把報紙丟到地上,拿起一根雪茄。他一口咬掉雪茄的頭部,點燃後吸了兩口,便把它放到煙灰缸去。
他坐立不安,換了很多的姿勢還是不滿意,實在是心裏躁得慌。突然,他跳了起來,走到電視機前,打開電視機,等到畫麵出現時,又很不耐煩地把它關掉。他大步走到客廳的衣架前,抓起他的帽子和外衣,走到屋外散步。他持續這樣的動作已有好幾百次了。雖然他在事業上十分成功,但卻一直未學會如何放鬆自己。他是位緊張的生意人,並且常常放不下公司裏的那些瑣碎事情。他沒有經濟上的問題,他的家是室內裝飾師的夢想,他擁有私人飛機,即使是假期他也要乘私人飛機去做一些公式化的瑣事,常常讓自己回來以後變得更加煩躁和不安,以至於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為了爭取成功與地位,他已經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時間去獲得物質上的成就。然而,他在拚命工作、拚命賺錢的過程中,卻迷失了自己。假如他能夠適時地將心中的那些煩心瑣事拋開,解放迷茫的內心世界,就能找回在生活中迷失的自我。
投入生活,就會受到來自諸多方麵煩惱的幹擾,常常令我們身心疲憊、痛苦不堪。然而心病還需心藥醫,隻有我們從內心擺脫這些煩惱的束縛,將它們全部拋開,才能讓心靈得到真正的輕鬆。
學會讓自己安靜,把思維沉浸下來,漸漸減少對事物的欲望;學會讓自我常常歸零,把每一天都當作是新的起點。遇到心情煩躁的時候,喝一杯清茶,放一曲舒緩柔和的音樂,閉眼,回味身邊的人與事,慢慢梳理新的未來。這些既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