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複興與西蘇丹分裂
1591年摩洛哥打敗桑海帝國的湯迪比戰役,把16—18世紀的北非西部與西蘇丹的曆史密切聯係在一起了。
這次戰役從非洲外部條件來看,又與葡萄牙殖民者對非洲的侵略有關。第一,葡萄牙在侵占摩洛哥沿海的許多據點之後,企圖建立大北非帝國,於1578年發動了“三王之戰”。結果葡軍大敗,摩洛哥從此走向複興。第二,殖民者在西非沿海掠奪黃金,分流了撒哈拉商道的黃金貿易,從而加劇了摩洛哥與桑海爭奪黃金貿易的鬥爭。摩洛哥乘“三王之戰”勝利餘威,入侵西蘇丹,滅桑海,古馬裏王國也在戰敗後瓦解,出現了西非曆史上長達二百餘年的政局動蕩和小國林立的局麵。
連年戰亂使尼日爾河河曲地區一蹶不振,撒哈拉商道的重心向東轉移;西蘇丹內陸同沿海的商道網,因販賣黑奴而形成。伊斯蘭教隨著曼迪商人的足跡,向熱帶森林地區擴展。18世紀下半葉,在富塔地區爆發了西非最早的伊斯蘭聖戰,建立了邦杜、富塔賈隆、富塔托羅三個伊斯蘭教長國。
一、薩阿德王朝的建立和“三王之戰”
在跨入16世紀之前,摩洛哥內憂外患,政局混亂,經濟蕭條,一片衰落景象。馬林王朝(1248—1465)統治集團內部政變迭起,內戰不已,到1420年已處於瓦塔斯族監護之下,1465年被取而代之。瓦塔斯王朝偏安非斯,反對其篡權的鬥爭遍及全國。政局的持續動蕩使農業生產衰落,內外貿易停滯。除了雪茄煙以外,摩洛哥沒有多少手工業品可供出口。
外部局勢也極險惡。1415年葡萄牙侵占休達之後,西、葡等國不斷侵入摩洛哥沿海地區。西班牙占領了摩洛哥北岸的梅利利亞和一些島嶼;葡萄牙據有休達、丹吉爾、阿爾西拉、阿澤穆爾、馬紮甘、薩非、阿古茲和阿加迪爾等。葡萄牙殖民者利用這些據點騷擾沿海地區,幹預內政,甚至夢想侵入內地,建立一個大北非帝國。到16世紀初,已經占領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的土耳其人又從東麵威脅著摩洛哥的獨立。摩洛哥已處於西方殖民者和奧斯曼帝國的東西夾擊之中。
瓦塔斯王朝沒有改變馬林王朝的政治方針。他們對殖民主義者妥協退讓,割地求和。眼見國土淪喪、宗教感情受到淩辱的摩洛哥人民,在馬拉布特領導下反對瓦塔斯王朝和殖民侵略的鬥爭風起雲湧,遍及各地。這一鬥爭最後彙集成為薩阿德人的強大運動。
薩阿德人自稱是先知的後裔,12世紀從阿拉伯半島遷到德臘河中遊的綠洲。15世紀後半期,他們在蘇斯平原建立紮維亞,舉起了反侵略的聖戰旗幟。1511年,他們奪回阿加迪爾之舉受挫,轉而先統一了摩洛哥南部,1525年占領馬拉喀什,1541年收複阿加迪爾,迫使葡萄牙放棄了阿澤穆爾和薩非。穆罕默德·馬赫迪利用薩阿德人反侵略鬥爭威望日高的有利形勢,北上推翻瓦塔斯王朝,統一全國,1549年攻克梅克內斯,1550年攻克非斯。瓦塔斯末代國王阿布·哈鬆逃往阿爾及爾,勾結土耳其人,向非斯反撲。1553年10月,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向非斯推進。穆罕默德·馬赫迪在塔紮附近與之遭遇,未經戰鬥即行撤退。1554年,奧斯曼軍隊進入非斯,阿布·哈鬆向奧斯曼素丹稱臣。駐在非斯的土耳其軍隊騷擾居民,為所欲為,引起群眾不滿。四個月後,哈布·哈鬆以400米特卡耳黃金,換來了奧斯曼軍隊的撤退。穆罕默德·馬赫迪乘機轉入進攻,阿布·哈鬆被殺,他的軍隊潰散。1554年9月,穆罕默德·馬赫迪重占非斯,瓦塔斯王朝壽終正寢,薩阿德王朝統一了全國。穆罕默德·馬赫迪采用了哈裏發的稱號。為了遠離土耳其人,他遷都馬喀拉什,鎮壓了親奧斯曼(過去親瓦塔斯王朝)的馬拉布特。
1557年10月,穆罕默德·馬赫迪被土耳其的代理人謀殺。薩阿德王朝爭奪王位的鬥爭立即開始,而土耳其和葡萄牙都乘機插手,企圖實現各自侵占摩洛哥的目的。阿布·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加利卜·比拉繼位後,他的三個兄弟阿卜德·穆明、阿卜德·馬利克和艾哈邁德逃往特累姆森,投奔土耳其人。阿卜德·穆明被阿卜杜拉·加利卜的代理人謀殺,而阿卜德·馬利克和艾赫邁德則遠走伊斯坦布爾,得到奧斯曼素丹的庇護。1574年,阿卜杜拉·加利卜病死,其子穆塔瓦基勒繼位。土耳其人認為,侵占整個馬格裏布、把摩洛哥變成其附庸的時機已經成熟,於1576年1月派軍隊從阿爾及爾出發,指定馬利克為摩洛哥的統治者和素丹的封臣。穆塔瓦基勒的軍隊被打敗,退往馬拉喀什。3月,馬利克進入非斯。馬利克會說土耳其語、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了解世界局勢。他回到非斯後,立即以豐厚的黃金饋贈土耳其人,使其撤出摩洛哥。他開始建立自已的軍隊,招募安德魯西亞人、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柏柏爾人參軍,按照奧斯曼帝國的模式訓練和裝備軍隊。被馬利克軍隊追趕的穆塔瓦基勒則逃到了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