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迦太基人從陸上穿越撒哈拉沙漠到達西非內陸的曆史記載也是很多的。這些通道都是在過去原始柏柏爾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長期以來,迦太基人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貿易實行壟斷製度,嚴禁希臘人進入該地區。他們自己卻以大雷普提斯、塔布拉卡兩個殖民地為基地,向南利用地理障礙很少的有利條件,深入撒哈拉以南地區。這兩個基地地處中部撒哈拉通道(加達姆斯至尼日爾河)的頂點,從錫爾特灣到加拉曼特人居住的澤爾馬隻需要30天的路程。希羅多德曾提到加拉曼特人和納薩莫內人,他說年輕的納薩莫內人隨著迦太基人利用戰車穿越撒哈拉,進入西非。據說在那裏遇到了膚色漆黑的侏儒。到達了一個城鎮,“有條大河流過這個城鎮,流向是從西到日出的方向,河裏麵可以看到鱷魚”。學者們認為這條大河實際上就是著名的尼日爾河。
通過撒哈拉的貿易活動也得到了發展。雙方的交易除了象牙、獸皮、駝毛、食鹽、寶石等傳統貨物外,從南方販運黑人,在北非賣為奴隸的現象也很普遍。黑人奴隸的到達可以滿足迦太基大莊園主對勞動力的需要。希羅多德記載加拉曼特人曾駕駛四匹馬拉的戰車,追逐“埃塞俄比亞人”(指黑人)的資料。顯然,這是同掠奪奴隸有關的。
迦太基對外貿易的發展推動了國內經濟的發展。農業的發展最為突出,享有盛譽。迦太基的權貴們向內地蠶食柏柏爾人耕種的土地。在平原地區建立起大莊園,種植大片橄欖林、葡萄園、無花果樹園等等。穀物的種植麵積最大,使用鐵三角鏵製成的簡陋犁和各種打禾用的釘齒板作為生產工具。莊園的勞動力主要依靠被征服的柏柏爾人奴隸和從撒哈拉以南販賣來的黑人奴隸。莊園主管理嚴格,農田耕作十分精細,穀物產量頗大。迦太基境內糧食能夠做到自給自足。迦太基人瑪哥總結了他們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經驗,寫作了20卷農書。在書中介紹了許多農業生產的方法,還詳細地敘述了經營和管理田莊的方法。這些書在世界農業發展史上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畜牧業同樣得到重視,牛、山羊、綿羊和騾等大量繁殖。養馬業的發展尤為突出。每年有大量牲口輸往境外。沿海的捕魚業也相當發達,能在海上長時間作業,船上設有儲存各種魚類的倉庫。
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需要,迦太基的造船業、木器製造業、鐵器製造業、銅器和稀有金屬的加工業,還有武器製造業都很發達。染織業、服裝製造業、製革業和日用品製造等也很發展。這些工業部門在古代世界也素負盛名。
迦太基是個奴隸製貴族共和國。最初的統治者來自腓尼基推羅城邦的貴族和移民。據希臘作家們的記載,迦太基的奠基者是當時推羅國王的姐妹伊麗薩(又叫娣多)。她和她的追隨者們到達北非,向當地的柏柏爾人購買了一塊土地,建立了後來的迦太基城。迦太基麵臨地中海,有兩個巨大的停泊商船的港口,也有內港和倉庫,可停靠數百艘戰艦。迦太基的城牆又高又厚,長度約有35公裏。公元前5世紀時,全城(包括奴隸)約有40萬人,其規模相當於當時希臘名城雅典。
隨著時間的推移,迦太基的統治階級成份發生了變化,大商人、船主和經營農業的奴隸主成為它的主要部分。掌握有政治和軍事、宗教和司法權力的國王不是世襲的,而由統治階級選舉產生。約在公元前5世紀,國王的地位大大衰落,這同“蘇發特”地位的上升有關。蘇發特是當時迦太基的官銜,是指統治一方的行政長官。他們經市民選舉產生。國家每年選出兩名蘇發特執政,兼有法官和行政長官的職權,掌有國家實際權力。有的學者把他們比之於希臘諸城邦以及後來的羅馬執政官。在迦太基,富商如同貴族也有很大權力,可以參加國務會議,同國王和蘇發特一起議政。軍隊的指揮權同其他政府職務分開,平時不設常備軍。迦太基市民可免服兵役,沒有常任的司令官,隻是在打仗時才任命軍事將領,招募士兵。
迦太基統治階級為擴大其統治的社會基礎,一方麵積極雇傭柏柏爾人當兵,另一方麵又實行鼓勵腓尼基來的移民同柏柏爾人通婚的製度。迦太基統治者還對柏柏爾人實行橫征暴斂的政策,其中向柏柏爾人征收高額的貢賦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迦太基統治階級內部因經濟、政治主張不同而分為兩大派:一是重視經營奴隸製大莊園的重農派;二是重視國內外貿易的重商派。前者要求向北非內地擴張領土,後者主張在海上實施擴張。兩派間鬥爭激烈,嚴重影響了統治集團的決策,削弱了奴隸製國家的基礎。
雖然迦太基對被征服的柏柏爾人采取高壓政策以穩定其統治,但是柏柏爾人誓死不屈,進行了數百年的鬥爭,不斷掀起奴隸和牧民的起義。其中以公元前4世紀中葉和公元前3世紀40年代的兩次起義的規模最大。在早期的發展中,柏柏爾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一是努米底亞人建立的努米底亞國,一是毛裏人創建的毛裏塔尼亞國。現代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三國的最早建國曆史可以上溯到這個時候。
羅馬和迦太基這兩個強國為了西部地中海的霸權,在公元前264—146年間進行了三次戰爭,因羅馬人稱迦太基為“布匿”,史稱“布匿戰爭”。這些戰爭最終導致了迦太基的覆滅。
迦太基和羅馬很早就有來往。迦太基稱霸於西部地中海時,羅馬還不過是意大利半島上一個普通的城邦而已。迦太基為了牽製強大的希臘人,曾鼓勵和支持意大利半島上包括羅馬在內的一些城邦的發展,同它們結成反希臘人的聯盟。公元前6世紀初,迦太基同羅馬簽訂了一個十分有利於羅馬開展對外貿易活動的條約。公元前4世紀中葉,羅馬的勢力日益坐大,迦太基同羅馬簽訂了一個新條約,也有利於羅馬的發展。後來的幾十年中,羅馬發展為意大利半島上的統治力量。這時,迦太基對羅馬依然采取鼓勵和縱容的態度。羅馬奴隸主統治集團乘機不斷向外擴張勢力範圍。當共同的敵人對它們已經不再構成威脅時,往日的同盟者卻發展成為仇敵。迦太基和羅馬兩大奴隸製強國為爭奪西部地中海的霸權進行了殊死的鬥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是雙方為爭奪西西裏島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公元前3世紀60年代中葉,西西裏島主要控製在迦太基手中。羅馬統治集團對此十分不滿,元老院議決出兵西西裏島。公元前264年,羅馬軍隊進入西西裏島,戰爭就此爆發。這場戰爭延續了23年之久。驍勇的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