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辛基
爾辛基座落在芬蘭灣北部沿海的一個半島上,三麵環水,周圍被長滿鬱鬱蔥蔥森林的群島所環抱。由於大海的襯托,無論夏日海碧天藍,還是冬季流冰遍浮,這座港灣城市總是顯得美麗潔淨,因而贏得“波羅的海的女兒”的美稱。
赫爾辛基市管轄的麵積為686平方公裏,其中水域麵積占501平方公裏,分布著315個島嶼,陸地僅占185平方公裏。城區人口有53萬,連同衛星城埃斯波市和萬塔市,總人口約為100萬,占芬蘭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赫爾辛基不僅是芬蘭最大的城市,也是北歐和波羅的海上重要的交通樞紐,扼守著波羅的海諸國通往俄羅斯的戰略要道,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曆史上芬蘭曾長期受瑞典的統治,1550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瓦薩在位時,下令在瑞典和俄羅斯之間建立了以航海為主的商業城鎮赫爾辛基。當時的赫爾辛基離海岸較遠,發展貿易和海運業很不方便,1640年赫爾辛基南移數公裏,在現在的半島上重建。1809年,瑞典在同俄國交戰中戰敗,被迫將芬蘭割讓給俄國。1812年,俄國沙皇決定將其大公國芬蘭的首都由圖爾庫遷至赫爾辛基。直到1917年芬蘭正式宣告獨立後,赫爾辛基才成為芬蘭共和國的首都。
如今的赫爾辛基不僅是芬蘭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同時也是芬蘭最大的港口城市。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赫爾辛基擁有五座深水碼頭,每年抵達這裏的客貨輪船有3000多艘,港口的年吞吐量達1000萬噸,全國50%的進口貨物是通過這裏進入芬蘭的。位於東西方之間的這座國際化大都市,還建有全國最大的航空港,45條國際航線通往世界各大城市,使這裏成為舉行重大國際會議和體育比賽的名城。1952年的奧運會、1975年歐安會首腦會議和1992年歐安會第四次續會都在這裏舉行。
與其他歐洲都市相比,赫爾辛基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僅有400多年曆史,但芬蘭是一個以建築聞名的國家,在市政建設上曆來重視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傳統的民族浪漫主義風格與未來流行趨勢兼收並蓄。多姿多彩的城市建築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不僅可以觀覽到“新古典派”和“新藝術派”的建築,也能夠欣賞到富有北歐情趣的雕塑和街景。無論走到哪裏,都會使人感受到一種超凡脫俗的寧靜美。
首都最著名的建築群要屬位於市中心參議院廣場上的赫爾辛基大教堂及其周圍一組淡黃色的建築。乳白色的大教堂建於1852年,其結構之精美,氣宇之非凡,堪稱芬蘭建築藝術上的精華。大教堂頂端是帶淡綠色圓拱的鍾樓,高出海平麵80多米,在大海上一眼便能看見,使之成為赫爾辛基的象征。大教堂前是參議院廣場,東西兩側分別為內閣大樓和赫爾辛基大學,南麵不遠處是總統府、最高法院和市政廳所在地。在鋪滿古老石磚的參議院廣場中心,豎立著建於1894年的沙皇亞曆山大二世銅像,以紀念他給予芬蘭廣泛的自治。
大教堂附近的南碼頭是停泊大型國際遊輪的港口,開往瑞典、德國、俄羅斯和愛沙尼亞等國的超級豪華遊輪和海上觀光遊輪穿流不息。這裏有一座著名的少女青銅塑像,她叫阿曼達,被四頭海豹環繞在噴泉之中。她一手托腮,靜靜地凝望著芬蘭灣,被人們譽為“波羅的海的女兒”。這座銅像建於本世紀初,現在已成為赫爾辛基市的象征之一。每年4月30日,芬蘭大學生都要在阿曼達塑像旁舉行隆重的戴帽節狂歡活動。
位於南碼頭北側的總統府建於1814年,沙俄統治時期是沙皇的行宮。芬蘭獨立後成為總統府至今。總統府由衛隊守衛,總統在府中時,門前總是有兩名頭帶白色頭盔、身穿灰色軍裝、肩背衝鋒槍的士兵站崗。當總統離開時,哨位則是空的。
總統府西側的市政廳大樓建於1830年,曾被作為旅館和俄國海軍醫院。1932年,重建後的大樓正式作為市政廳,其外觀仍保持著原來的風貌。現在市政廳不僅是市政府辦公所在地,也是舉辦各種藝術展覽的場所。市政廳一層陳列著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同樓層一樣高的以手指為主題的白色雕塑作品,雕塑的底部和頂部裝飾著鏡麵,從中反射出一連串的手指,象征著“歐洲民族團結”。
就在離總統府和市政廳不遠的南碼頭廣場上有一個常年開設的露天自由市場。每天清晨商販們驅車駕船雲集到這裏,擺起小攤出售新鮮瓜果蔬菜、魚肉及鮮花。在旅遊旺季,還出售芬蘭刀、掛毯、陶瓷、泥塑和首飾等各種傳統工藝品和旅遊紀念品。這裏既是深受當地居民歡迎的購物場所,也是外國遊客觀光遊覽的必到之處,成為赫爾辛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擺有各種皮貨的攤位常常圍滿了外國遊客。芬蘭生產的狐皮、貂皮、馴鹿皮以及各種皮毛製做的大衣、皮帽、圍巾和用毛皮邊角料製作的工藝品很受遊客們的青睞。而對在海邊生活的赫爾辛基人來說,鮮魚是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在露天市場上,人們可以買到各種剛剛從海裏打撈上來的鮮魚和經過加工的熏魚。每年10月初,為期一周的傳統青魚市場開張,附近沿海的漁民駕駛漁船來到這裏,出售用各種香料和調料加工的醃青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