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體育的發展趨勢

人類社會正進入全麵現代化的曆史時期。

現代體育同現代生產、現代經濟、現代國防、現代科學技術一樣,是人類曆史發展客觀進程的體現。體育正是適應了這種發展的趨向,從而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和存在形式。

現代體育的發展狀況大致表現出以下趨勢:

體育的社會地位日益突出

人類文明的進程,同時也帶來了現代社會為之煩惱的“文明病”,即運動不足和身體某些部分過度勞累所帶來的種種疾病。為此,各國采取了一些措施,最主要的是大力發展體育和娛樂事業。日本、歐美諸發達國家許多大型工業企業都增加體育設施,鼓勵職工參加體育活動。因此,一些國家作出規定:居民區應有一定的體育場地和設施。

從六十年代以來,不同國家相繼製定或修訂了體育立法。如日本1961年的《體育振興法》,羅馬尼亞1975年的《發展體育運動法》,法國1975年的《發展體育運動法》,美國1978年的《業餘體育運動法》。八十年代,中國也開始製定《體育法》的工作。這些體育法的製定和修訂,都力圖使本國的體育生活法律化、製度化,使民族的體育得到更大的發展。

體育不僅在各國國內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在現代國際政治生活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各國除把參加國際重大比賽爭取優勝作為一種顯示國力、振奮國威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外,不少國家還常利用體育作為國際競爭的有力武器。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人們物質文化生活將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並不斷產生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體育的職能也日趨多樣化。當社會進入高度自動化、電子化、信息化以後,人們的體力勞動將大量減少,工作時間大量縮短,餘暇時間明顯增多,體育越來越成為提高生活質量、滿足人們肌體需要及精神享受的重要手段,成為人們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甚至可能上升為人們的業餘生活的第一需要。可以預言,在豐富人民文化生活中,體育的作用將愈來愈顯得重要。

體育社會化程度更高

體育正在深入社會各個領域,甚至深入到社會細胞——家庭中去,它不僅改變著人們物質生活的內容和形式,也在影響和改變人們精神生活的內容和形式,這是世界體育發展的主要趨勢。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進入六十、七十年代以來,工業發達國家的體育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競技體育高度發展的同時,出現了群眾性鍛煉身體的熱潮。目前,挪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占人口總數的67%;美國占77%;加拿大占59%;日本占61%。世界上眾多的人民群眾參加體育活動,對改善人民健康狀況和提高人口素質起了重要作用。

體育發展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目前世界各國體育電視節目日益增多,最能吸引觀眾;經濟發達國家在城市規劃、建造住房中都十分重視體育館設施。許多國家政府越來越重視體育,並對公民參加體育的義務作了明確的規定。

在今天,體育不僅是一種教育和健身的手段。而且也正在成為人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的途徑。根據瑞士學者勞倫·巴裏夫預測,到2000年,發達國家每人一生的閑暇時間將達17萬小時(約合20年)。這既為體育發展提供了時間保障,也產生了豐富人體活動的客觀需要。工業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業餘娛樂。日本文部省認為,娛樂和體育是不可分離的,“如果把運動作為自由時間的自發活動,就是娛樂。如果確定其活動的效果和活動的立場,那就是體育”。1972年,保健體育審議會上的《有關體育運動的普及、振興的基本方案》,強調體育運動不單隻是發育期人們的發展手段,且是貫穿人們一生的內容。這從一個方麵反映了體育娛樂趨勢。

過去有組織的體育活動大多限於學校和軍隊,今天,體育正向全社會滲透,向著全民性和終身性的體製發展,對嬰幼兒體育、中年體育、老年體育、婦女體育、傷殘人體育和康複體育,等各種職業體育及家庭體育的研究,都已成為專門的研究領域。追求兒童少年的健康發育和聰慧,中青年的精力充沛和健美,老年人的健康長壽等等,已經成為風靡全球的新的潮流。

競技運動飛速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體育競賽的規模不斷擴大,運動技術水平越來越高。以奧運會為例,1948年舉行第十四屆奧運會,隻有59個國家和地區參加;1972年舉行的第二十屆,參加國和地區就已增至122個;1988年舉行的第二十四奧運會,參加國和地區達160個;1992年舉行的第二十五屆奧運會參加國和地區達172個。而且奧運會的項目也在不斷增加,如1896年舉行的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共有8個項目的43個單項。1936年舉行的第十屆奧運會,共設17個大項,126個單項。1976年舉行的第二十屆奧運會,共設21個大項,196個單項。到最近一屆的25屆,共設有25個大項,257個單項。參賽運動員也從第一屆的311名,增至到第二十五屆的1萬名。目前,奧運會成為世界性的體育節日,成為檢閱世界體育運動水平和世界各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的盛典。與此同時,各種世界性的科技、文化、工業、商業博覽會,交流會和文藝表演活動頻繁舉行,更為奧運會增色添彩。此外,各種世界性、洲際、國際間的單項、綜合體育比賽更是每年達上千次。據統計,世界上每天都有引人矚目的體育大事和競賽。

戰後的運動技術水平也提高得很快。進入七十年代以後,出現了繼續加快、競爭激烈的趨勢。每破一項新紀錄所需的時間越來越短。如撐杆跳高從1976年的5.7米提高到1981年的5.81米用了五年的時間,從5.81米提高到6米隻用了三年時間,現在撐杆跳高的世界紀錄是由前蘇聯優秀運動員布勃卡創造的,成績為6.31米;男子跳高從1912年到1937年的25年裏,隻提高了23厘米,每提高一厘米的高度所需的時間從31個月20天減少到21個月8天,1977年以後又減少為12個月7天。

目前,優秀運動員的數量明顯增多。僅男子跳高一項,能跳過2.30米以上高度的運動員就有40人;三級跳遠一項,能跳17.75米以上的就有17人,其中有14人是在1985年一年中同時跳出這個成績的。

1988年第二十屆奧運會上,共打破或平各種奧運會和世界紀錄達307次。其中破世界紀錄33次,平世界紀錄5次;打破奧運會紀錄227次,平42次。1992年第二十五屆奧運會上,共創19項世界紀錄。此外,德、美、獨聯體和另一些歐洲國家在運動員的選材和體型上十分講究,如獲得24屆奧運會遊泳金牌的比昂迪身高2.01米,不少男選手身高也在1.90米以上,女的在1.75米以上。

比賽活動日益增多,獎牌日益集中。如大型田徑比賽,過去隻有世界錦標賽,現在已有田徑單項比賽、田徑係列比賽(這種比賽,按規定要賽7場,平均幾天一場)、冬季田徑比賽、室內田徑賽等。過去的國際大型比賽,獎牌都分散在眾多的參賽隊裏,現在主要集中在前十名。如1972年,前十名獲獎牌數是獎牌總數的70%,1984年占80%以上,並且集中在美、前蘇聯和前德國三強。第二十五屆奧運會上獨聯體、美國、德國三家分別奪得45、37、33塊金牌,占金牌總數的44%,前十名金牌數占總數的76%。在這屆奧運會上,中國、古巴等國獲金牌數也有所上升,這不能不引起人們深思。

女子項目的運動成績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更是驚人。田徑、遊泳中許多單項成績提高的速度,女子都超過男子;球類運動中許多男子的技術動作,也被不少女運動員掌握並能輕鬆自如地完成和運用。在一些傳統的男子項目中,女子也在向男子挑戰,例如馬拉鬆、柔道、現代五項,等等。以上這些深刻表明,兩性在許多項目中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

運動技術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體育運動中廣泛的應用。體育科學研究在各國取得長足的進步。美國在七十年代就將電子計算機和高速攝影機等運用於運動訓練之中。如前美國女排教練塞林格他本人並不會打排球,可他卻帶出了世界一流的球隊。這是因為他是一個計算機專家,在訓練中他運用計算機來指導隊員,所以才取得了成功。美國自1976年21屆奧運會上退居“老三”之後,全國上下極為震動。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他們采取了一係列措施。美國的優勢是人才濟濟,學校體育水平極高,但是組織較鬆,科研無力。美國對其在24屆奧運會的表現大體滿意,認為這與他們近年抓住三個環節不無關係:一是理順組織,使各組織統一協調;二是增加經費,使很多運動員有條件進行全日訓練;三是提高科研水平,主要訓練中心與大學都有電子計算機網絡。盡管24屆奧運會他們仍居第三,可在第二十五屆上美國戰勝了統一後參賽的德國,名列第二。與此同時,各國廣泛運用了心理訓練等新的訓練理論和方法,這些不但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運動訓練模式,而且取得了事半功倍,立竿見影的顯著效果。1976年,美國計算機生物力學公司的艾裏爾博士應用電子計算機幫助鐵餅運動員維爾金斯訓練,改進了鐵餅出手時的技術動作,在三天以後成績一下提高了3米,刷新了世界紀錄。1984年冬季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在決賽中,由於使用了新雪橇,名次從預賽的第15名提高到第5名。無怪乎人們稱“體育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個櫥窗”。對競技體育的巨額投資和競技體育為社會帶來了大量的經濟收入,也都促進了競技體育的發展。以第二十五屆奧運會為例,西班牙為準備奧運會,1986年以來的公共和私人投資總額約達100億美元,其中國家提供了近25%。中央政府撥款229,278萬美元(占24.7%),加泰羅尼亞地區政府出資112,534萬美元(占12.1%),巴塞羅那市政府投入100,236萬美元(占10.8%)。其餘投資則分屬西班牙電話公司、奧運組委會、奧運附屬城鎮和歐洲地區發展基金會等。

各種基礎工程建設投資為56.3億美元。直接投入奧運設施的資金為39億美元:其中奧林匹克體育場耗資最巨,達8500萬美元;其次是聖霍迪體育館,8350萬美元;奧林匹克港,8000萬美元。

組委會部分開支:報刊、廣播、電視方麵的基礎設施1.65億美元;體育設備3.62億美元;附屬機構2億美元;奧運大家庭服務2.36億美元;技術1.25億美元;商業活動0.75億美元;宣傳0.55億美元;安全保衛0.5億美元;競賽1.1億美元。本屆奧運會也是曆史上第一次把價值5000美元的金牌(金屬本身價值)發給獲冠軍的運動員的聖會,比賽中共頒發了259塊金牌。

共有138家企業與巴塞羅那組委會簽訂了商業合同,其中西班牙和美國企業各占28%,歐洲占24%,日本占20%。

奧運會組織者的主要收入來自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電視網的4.2億美元的轉播合同,其次是來自歐洲廣播聯盟和日本廣播協會購買的電視轉播權。另外,彩票2億美元;讚助3億美元、門票1.1億美元;出售紀念幣6.4億美元;住宿費4.3億美元;許可證5億美元;其他收入5億美元。

正是以上巨額投資和收入,使巴塞羅那奧運會成為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奧運會。

體育科學突飛猛進

現代體育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體育科學的發展。體育科學已經越出了傳統的教育學和醫學保健的理論領域,日益成為綜合現代醫學、物理學、生物學、化學、社會人文科學、電子技術和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探索人體潛能,研究如何從全社會規模完善人類自身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當前世界新的技術革命的形勢下,體育科學研究的領域越來越寬,研究的問題越來越深。這是當前世界體育科學總的發展趨向和特點。具體表現在:

體育科研日益受到重視

目前世界上凡是體育比較發達的國家,普遍重視體育科學研究。一方麵因為現代競技運動發展水平越來越高,各國體育科學工作者和教練員都在充分應用最新訓練方法來發掘人體最大運動潛力;另一方麵由於現代生產的高度自動化、機械化、電子化,人的體力勞動大大減少,勞動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而出現了由缺乏運動引發的疾病,致使越來越多的人加緊科學鍛煉,合理運用餘暇時間,保持身體健康,以最大限度發揮工作能力和創造才能,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和現代生產的需要。例如,美國在1976年奧運會上輸給前蘇聯和前民主德國後,為了切實加強科學訓練,於1977年初,投資2000萬美元,在海拔兩千米的斯闊穀建立了第一個奧林匹克訓練中心,這個中心集中了一批生物力學、營養學、生理學、心理學和電子計算機專家,配合教練員進行科學訓練和技術診斷,準備在1980年奧運會上東山再起。到1980年共集訓了5000名國家級運動員,後來又在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建立了另一個奧林匹克中心。此外,美國還有四百多所大學開展體育科學研究。

多學科綜合研究尤為明顯

二十世紀以來,現代科學發生了偉大的革命,科學的分化和綜合這兩種趨勢明顯加快。如果說,自文藝複興以來,科學知識體係的進化基本上是分化的趨勢的話,那麼,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科學體係在日益分化的同時,又出現了逐漸綜合的趨勢。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綜合的趨勢已占主要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科的繼續分化實際上成了科學綜合化趨向的另一表現形式。不斷出現的新學科,日益消除著各種傳統的學科界限。體育科學的發展,其本身就是不斷分化和綜合的結果。任何一個單獨的學科,隻能涉及體育研究中的某一個局部,隻有多學科協同研究,才可能解決整體問題。以提高競技運動中運動員成績為例,據研究,一個運動員提高成績的因素多達150多種(如素質、體質、機能、心理、技術、戰術、智力和社會、家庭因素等等);反映在訓練過程中,又包括許多複雜的環節(如科學選材、係統訓練、高水平訓練的控製和安排、訓練水平的測定和評價、技術診斷、機能評定、營養與衛生、醫務監督、傷病防治和體力精神恢複等);還設立多眾的學科(如形態學、遺傳學、解剖學、生物力學、生物有機化學、管理學、生物聚合體化學、體育學、運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