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在這種大環境下,體育潛在的弊端已經開始表現出來。
a.目的與手段的背離體育運動手段的高科技化,使得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越來越依賴於科技,而作為體育本質目的的體能增強的作用越來越小,競賽日漸成為科技水平的展覽,失去了體能的競爭意義。體育訓練也越來越多超過正常體能的限度。專項分工愈來愈細致,許多單項訓練已成為某一身體機能的畸形強化。以致運動水平越高的運動員,身體的損害程度越大,身體全麵協調的機能越差,背離現代審美準則越遠。出現了水平越高,身體越糟的傾向。
b.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的背離一方麵,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閑暇時間的不斷增多,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為適應人的享受、發展的需要,社會各階層對文化體育娛樂的要求更為迫切,規模也越來越大。一方麵,運動員專業化、職業化、技能化,使運動器材、時間、訓練手段和競技水平為一般大眾不可企及,把絕大多數作為體育運動主體的一般大眾推向了觀眾席,成了非直接參與的客體,體育運動尤其是競技運動逐漸被少數人所專擅。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二者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c.肉體與精神的背離由於競技體育注重外在形體功能的強化,身體“內部”功能相對被忽視。心與身,神與形,意念與肢體的相互關係被不同程度地對立起來。競技體育激烈、緊張的角逐和大強度身體訓練,也與人們在現代社會緊張工作之餘,以消遣、娛樂方式充分恢複體力和腦力的要求相矛盾。固然觀看競技比賽能滿足這一要求,然而作為親自參與的活動,卻不能效仿,不得不另外尋求更舒緩、自由,更能
調節心神的自娛形式。
西方體育的發展,正在引起人們的困惑。
3.健康觀念的更新與體育的新趨勢從係統的觀點看,係統健康觀是建立在係統生命觀的基礎之上的。當今愈來愈多的人認為人的健康是文化發展總趨勢的總的體現。與笛卡爾的機械論的生命觀相反,健康是一種多維現象,身體的疾病可以通過積極的精神態度來平衡,使之趨於良好。健康是諸多因素特別是人的肉體與精神處於平衡和諧狀態的體現;相反,不健康則是有機體內外係統的平衡出現失調。簡言之,健康即是動態平衡。《世界衛生組織憲章》給健康下了這樣的定義:“健康是整個身體、精神和社會的一種良好狀態。”這一文化觀念的核心是強調肉體與精神的統一,人與環境的統一。而這種係統的生命觀與健康觀正是東方哲學與中國傳統體育的精髓所在。因此,在這一文化發展趨勢影響下的人們的體育價值取向,就不能不決定著體育向身心統一的方向發展,不能不決定著東方體育在未來世界體育中的作用與地位。
具有整體觀特色的東方體育
東方文化從最高層次的哲學思維到社會文化的各種形態均形成有別於西方文化的獨自特色,這在中國的生命觀、健康觀及保健體育等方麵表現得尤為突出。東方哲人們不同於西方的實證主義,而是以直覺思維和悟性達到了對事物的整體的辯證認識與把握。中國古代哲學陰陽對立統一的觀點、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形神統一的生命觀等,正被當今許多西方的思想家和科學家所重新認識和高度肯定,並把這些重要的觀點作為認識世界與展望未來的思想契機。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大量運用中國古代陰陽學說和中醫關於人體生命的係統觀點來論述當今許多科學問題和危及人們健康與生命的問題。又如著名量子力學家玻爾把中國道家的“太極圖”,作為其家族的族徽,他認為太極思想中早已包含了他所研究的“互補”觀念。
中國哲學的陰陽五行學說和中醫精氣神學說是構成東方體育代表項目之一的中國氣功的主要理論基礎。中國氣功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把陰陽平衡視為生命與健康的最本質因素。《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陰陽平衡一旦受到玻壞,便危及健康。陰陽的相互依存、相互消長與相互轉化,構成中國氣功的基本原理。與陰陽學說相聯係的中國氣功的另一最重要的觀點是形神統一觀,即強調構成人體生命的除開肉體之外,人的精神意識有著極其巨大的作用。中國氣功的這一重要理論是東方與西方對於生命觀、健康觀和體育的最主要的差別之點。古代養生論指出:“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因而中國氣功的關鍵是講求意識的鍛煉,即“意守”、“暝想”、“以意領氣”、“意氣相隨”,做到“練精化身,練氣化神,練神化虛”,達到生命的最完美的境界。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高度評價了氣功的科學意義,指出它不僅是體育的重要手段,而且認為氣功、中醫理論和人體特異功能是人體科學新發展的鑰匙。由此可見,中國氣功中蘊育著有關人體科學的豐富內容,這也是它能在人類保健體育中發揮如此巨大功能與作用的根源。
與中國氣功從理論到方法有著許多相似之處的印度瑜伽,其古老的曆史表明,它是典型的東方體育項目。印度史籍表明,早在古代雅利安人進入印度之前,比吠陀文化更為古老的印度先住居民(之前三千年)創造的哈拉帕文化中即有以靜默控製呼吸為特點的養生保健術的出現,它後來發展成為印度瑜伽,印度瑜伽與中國氣功的最大共通處是把精神與肉體視為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印度學者斯瓦米·尼太亞博德哈南達寫道:“在身體與精神之間存在一種永恒不變的轉化和相互依賴的關係,身體是隱藏於身、心、神綜合體後麵的個體,身體是不可能從這一整體中分離出來而獨立存在的。任何一種訓練當它有效地促進了這一整體時,也就成為一種實現自我的方法。”這段精辟的論述準確地闡明了東方體育的基本特色。
和中國氣功“天人合一”觀點一致,瑜伽亦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印度著名瑜伽學者斯裏·阿納達指出:“瑜伽的目標在於發展身心之間的理想的平衡,使得個人的精神和宇宙之間達到融和。”“如果物質是強大的,那麼思維是萬能的。”這些話強調了精神在鍛煉中的巨大作用。在東方體育中,精神因素是最為重要的。有趣的是中國道教氣功(內丹術)的十周天功夫講求由意識導行的“真氣”(元氣)沿著人體督脈(背脊處)與任脈(前胸正中)作圓周循環運行,而印度瑜伽術亦認為環繞人體胸脊中央有管狀線,宇宙能量沿此行動。瑜伽認為此環狀線上有腦頂輪、眉間輪、心輪、生殖輪、海底輪等,與中國道教內丹功元氣周天運行所經之“百會穴”、“印堂穴”、“膻中穴”、“關元穴”、“會陰穴”等穴位的部位相同。這表明印度瑜伽與中國氣功在鍛煉實踐中對人體機能和作用達到了一致的認識,這一致性正是它們共同具有的科學性的表現。
東方體育適應體育發展新趨勢
1.大眾體育的興起與東方體育在世界體育發展的曆史進程中,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世界體育從觀念到內容曾發生過一次巨大的變化,那就是以娛樂為主要特征的競技體育的勃興及其對舊體操的取代。匈牙利體育史學家拉斯洛·孔曾把這一曆史現象稱為“體操體係的危機”。距上次變革近一個世紀的今天,世界體育正醞釀著一個新的發展趨勢,即高科技時代使人們對體育運動產生了多樣化的理解與要求:除了體現競爭性、娛樂性及商品意識、集團意識的競技體育外,以消除各種“文明病”,促進身心健康為主旨的體育觀正在興起,這類體育活動日益成為大眾體育的主要內容。1986年在前西德召開的大眾體育國際會議上,許多國家代表的發言強調了體育的目的和內容應是促進身心健康。美國約翰·奈斯比特的名著《大趨勢》一書描述美國人健康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努力追求“整個人的身心處於一種積極的健康狀態”,“新的全麵保健方法在尋求健康和壯健的努力中打開了一個新的領域:人的精神。在這方麵最激進的說法是:沒有什麼病是不能通過精神力量和積極的態度治愈的”。在這種新觀念衝擊下,美國人出現了健身運動的狂熱,至少有一億美國人參加了以保健養生為目的的鍛煉。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英國人在鍛煉熱潮中參加最多的項目之一是如瑜伽之類健身項目。
在這種體育新觀念浪潮支配下,以注重身心的協調統一,以意識、呼吸鍛煉和放鬆入靜為主要特征的東方養生保健項目的中國氣功和印度瑜伽等,成為當今西方熱衷選擇的鍛煉項目就不足為奇。古老的東方體育以其固有的特點與優點,達到了與世界最新文化觀念的契合一致,這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再次顯示了東方文化的生命力。美國人生活得特別緊張,精神放鬆成為許多人的迫切需要,中國氣功在美國得到廣泛的流行,練習中國氣功者至少有數萬人。在加拿大還成立了一個氣功康複院。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智利等國也開展了氣功活動。在歐洲亦有不少國家成立了氣功協會。據澳大利亞氣功學校報道,氣功已對澳大利亞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由於高科技帶來的快節奏與緊張的生活所致的各種疾病流行,日本人愈益增多地求助於氣功。日本已成為老齡社會,這是氣功受到歡迎的重要因素;日本青年婦女則以氣功作為美容的有效方法,如中國女氣功師在日本傳授美容氣功“鳳仙功”大受歡迎。
2.世界對東方體育的研究目前,西方已再次掀起研究東方哲學與養生文化的熱潮。對中國道教文化很有研究的法國漢學家施博爾教授正領導著法、意、英、德等國三十餘位漢學家進行規模宏大的中國《道藏》的研究。德國醫學家林海思對中醫與氣功作了深入的研究之後,主張從一部分小學生中開始把氣功當做體育課來必修。法國醫生蘇利亞德將瑜伽的胎息與道教的胎息進行比較研究寫出了科學論文發表。瑞典醫生博長茨到中國上海研究氣功,意大利一位研究生以中國氣功作為博士論文研究的課題並獲得學位。1988年4月東京大學舉辦了題為“氣的世界”論文報告會,十餘位專家教授從哲學、生理、心理、物理、醫學、文學、體育等不同領域與角度對氣功進行了研究與探討。同年11月,日本築波大學召開首屆中日雙邊氣功研討會,與會學者亦從宗教、哲學、醫學、生命科學、特異功能等各方麵對氣功進行了研究。此外,日本不少醫科大學的專家利用現代科學實驗設備對氣功的種種機製正在作深入的研究。以上情況有力地說明東方傳統的養生保健體育正日益引起全球各地人們的廣泛興趣。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從事競技運動的運動員和教練們把氣功或瑜伽作為訓練的重要輔助手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世界舉重冠軍前蘇聯的瓦西裏·亞曆山夫在舉重前要進行閉目、安靜、意想舉重,這極大地提高了他的運動成績;歐洲標槍冠軍德國的米夏埃爾·梅辛格自述當入靜暝想標槍訓練之後,出現渾身出汗,甚至肌肉酸痛;美國傑出短跑選手傑夫·菲利普斯向記者介紹了他經過瑜伽練習之後,能夠非常放鬆,明顯提高了成績。另一則有趣的例子是前宇宙飛船“聯盟T—11號”的三名宇宙員之一的印度宇航員拉吉爾·夏爾馬說在失重狀態下練瑜伽後感覺良好,可見瑜伽對預防和治療航天病亦有功效。
東方體育的某些特色使它適應了世界體育曆史發展的新趨勢,因此,2000年後的世界體育中,東方體育將日益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東方體育對人們的健康與生活的作用將愈益增大,這是東方文化對全人類應有的貢獻。
未來社會對現代體育將提出更高要求
隨著世界新技術革命的影響,現代社會正朝自動化、電子化、信息化的大科學方向發展,人類社會對體育的需要越來越迫切,體育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東西。
1未來社會普遍采用的微電子技術,給人們神經係統帶來高強度負荷,提出了對機體的更高要求。未來社會是知識密集型的高智能社會,知識不斷更新,互相競爭激烈,需要大批具有健康體魄,富有高尚品德,具有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的人。
2未來社會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勞動工作時間不斷縮短,餘暇時間不斷增多,體育成為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滿足人的精神享受的一種及其重要的手段。
3現代化社會也帶來了對人體健康與發展不利的一麵,如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工業汙染嚴重,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等等。尤其嚴重的是,當前經濟發達國家普遍出現因運動缺乏而帶來的各種病症,加上膳食中的脂肪和動物蛋白比重偏高,導致心髒病、糠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症患者增多。據國外有關材料,近年來美國有20%的人患肥胖症(即超過正常體重20%以上),每年因心血管係統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占死亡總人數的5%以上。一些經濟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緩慢,出生率下降,平均死亡年齡延遲,老年人在社會上的比重越來越大。象德國、美國、比利時、法國等幾乎平均每六至七人中就有一個65歲的老年人。大量實踐和科學實驗證明,運動是增強體質,防治各種“文明病”,延緩人的衰老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4為適應人的生活、發展的需要,社會各階層對文化體育娛樂的要求將更為迫切,規模也越來越大。觀賞高水平的競技體育比賽和體育節目,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由於競技運動的地位在人們心目中越來越占重要位置,這促使了競技運動更加發達,競技選手職業化也成為一種國際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