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真情,照亮世間的每個角落(8)(3 / 3)

父親的話激起了王獻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訣究竟是什麼。於是,王獻之的熱情又高了起來,麵對一口大缸,蘸水磨墨,揮筆臨帖,開始了漫長的學書生涯。

王獻之寫完一缸水,就感到自己的字寫得不錯了,有點飄飄然。一天,他很得意地把自己寫好的字拿給媽媽看。王夫人端詳了好久,指著一個“太”字的下麵說:“隻有一點像羲之。”王獻之一聽驚呆了,原來媽媽指的這一點,正是爸爸在指教他寫字時,加在“大”字下麵的那一點。

寫了整整一缸水,連一“點”都還沒有寫像。王獻之深深歎了一口氣,心想:看來路途還長得很那!

這時候,王羲之對沮喪的兒子說道:學書法沒有秘訣可尋,而全在於“功夫”二字。功夫是練出來的,不是找竅門找出來的。隻要功夫真正練到了家,就一定能夠成才。他對王獻之講了東漢大書法家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故事,說明一個書法家能取得成功,要下多少工夫,花多少代價。他還告訴兒子:功夫不全在字內,還有些功夫在字外。也就是說,除了練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還要認真讀書,加強道德修養,完善人格。這些基本素質,都是成為一個大書法家不可缺少的。父親的這些教導,使王獻之很受啟發。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之下,王獻之的書法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成為中國曆史上與王羲之並列的“二王”。

想練好字,十八缸水寫完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書法家,可見做好一件事得付出多麼大的精力和時間,才能有非常傑出的成就。那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永遠都無法達到事業的最高境界。

蓋茨的工作

◆文/佚名

一天,美國西雅圖的一所學校的圖書館,來了一位小客人,他是來這裏工作的。

圖書管理員先給他講了圖書分類法,然後讓他把已歸還圖書館卻放錯了位的圖書放回原處。小男孩兒問:“你是當偵探嗎?”管理員回答:“那當然。”接著,男孩兒不遺餘力在書架的迷宮中穿來插去,休息的時候,他已找出了3本放錯地方的圖書。

第二天他來得更早,而且更不遺餘力。幹完一天的活後,他正式請求管理員讓他正式以管理員的身份工作。又過兩個星期,他突然邀請管理員上他家作客。吃晚餐時,孩子母親告訴管理員他們要搬家了,到附近一個住宅區。

英才早露,大器晚成,在許多傑出人物身上都有一些優秀品質,這些品質也許並不特殊,但他們能一如既往地堅持,當成一種習慣,認真堅持,微不足道的事情也當做一項事業。孩子,小比爾·蓋茨的精神你身上有嗎?孩子聽說轉校卻擔心:“我走了誰來整理那些站錯隊的書呢?”

管理員一直記掛著他。但沒過多久,他又在圖書館門口出現了,並欣喜地告訴管理員,那邊的圖書館不讓學生做,媽媽把他轉回到這所學校來上學了,由他爸爸用車接送。“如果爸爸不帶我,我就走路來。”管理員想,這小家夥決心如此堅定,則天下無不可為之事。然而,管理員也沒想到他會成為信息時代的天才、微軟公司老板、美國首富。

這個小男孩兒就是比爾·蓋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