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蟻王後雖然終生過著閉門不出的生活,它卻左右著它的幾百萬臣民,蟻王也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把蟻王弄走,王後很快便開始產沒有生殖能力的卵。因此,它們必須非常頻繁地交配,然而它們如何能有這樣高的交配率至今還是個謎。
在王宮的上麵,是一係列相互連接的、宛如迷宮一般的小房間,這是白蟻的孵化廠。工蟻把新產的卵整整齊齊地堆放在這裏。三個星期後,這些卵就可以變成小白蟻。白蟻不像其它昆蟲那樣必須經過幼蟲階段,而是一經孵化便以成形,不過隻有針尖大小,通體透明。
新生的白蟻約占蟻群總數的一半,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工蟻要開鑿許多隧道,儲存食物,有的甚至修到土堡以外五十米的地方。
一座土堡的白蟻一年要吃掉大約半噸重的殘枝落葉。它們使得非洲平原保持了清潔。在幹燥地區,植物殘渣的腐爛需要很長時間,而白蟻則充當了清潔工。
白蟻要吞食掉大量的纖維素。非洲曆史上有過一些大的王國,這些王國的宮殿多是用木頭建成,但是,今天我們卻見不到這些宮殿的一點遺跡,非洲的曆史幾乎全部消失在白蟻的肚子裏。
到地麵采集食物的白蟻叫收獲蟻,它們把野草咬成小段,然後拖進洞裏。收獲蟻是一種比較高級的白蟻,除了偶爾到地麵尋找食物,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洞裏。另外還有一種比較原始的白蟻,它們不儲存食物,每天都得爬到地麵覓食。這類白蟻的兵蟻沒有上下齶,隻有一段較長的鼻狀物,很像槍管,可以噴出一種味道象鬆香的粘液來防身。
由於草類和樹木含有大量的纖維素,難以消化,成群的工蟻把這些殘渣咬碎,用來建造懸空式的螺旋形“菜園”。“菜園”裏種了一種特殊的蘑菇,這種蘑菇能夠產生出一種酶,使得纖維素變得易於消化。白蟻離開了這種蘑菇無法生存,而這種蘑菇也隻生長在白蟻的土堡中。
幾百萬隻白蟻再加上生長著的蘑菇,土堡裏產生了大量的熱,對白蟻的生活很不利。不過,白蟻創造出一種空調係統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種空調係統由一些煙囪組成,熱氣從煙囪排出,冷空氣再從土堡地部補充進來。如果外麵的空氣炎熱幹燥,工蟻就會向下移動,最深可以下到45米深的地下水麵。它們一個個吸足了水,然後再上到洞內,把水噴在牆上。由於水的蒸發,土堡裏就涼爽多。白蟻始終把土堡的溫度保持在攝氏二十九度,上下差不了一度。
新生的白蟻,長著黑黑的大眼睛和粗短的翅膀,經過一次脫殼之後,它們就可以用自己的翅膀飛上天空了。新生的白蟻都是繁殖蟻,繁殖蟻不同於工蟻和兵蟻,它們都有生殖能力。新生的繁殖蟻成群結隊地離開自己的家,飛向遠方,去尋找自己的配偶,建造新的土堡。
它們順風飛行,近的飛50米,遠的能飛到數公裏以外。當其中的一隻雌蟻落下時,會產生一種吸引異性的特殊氣味,此時如果有一隻雄蟻從附近飛過,就會被吸引過來。雌雄白蟻會合以後,就會立即脫掉自己的翅膀,開始交配,並在地上挖一個深約幾十厘米的洞,供雌蟻在其中產卵。幾個月後,這裏便會出現一個新的白蟻社會。
澳大利亞有袋類動物
在澳大利亞,除了袋鼠之外還生活許多其它古老的有袋類動物。
樹袋熊的體型肥胖,毛又軟又厚,大腦袋圓滾滾的,光禿禿的大鼻子非常突出,十分逗人喜愛,幾乎像中國的熊貓一樣有名。
樹袋熊和袋鼠不同,它的育兒袋是向後張開的,乳頭也隻有兩個。六個月的小樹袋熊,長相是最逗人喜愛的。小樹袋熊從小就有爬樹的本領。它們在下樹的時候,是倒退著的,總是屁股先著地。當小樹袋熊長到十二個月時,就可以完全獨立生活了。
樹袋熊的主食是桉樹葉,它們至少可以吃近五十種桉樹的葉子,有時還吃桉樹以外的桃金娘科植物的樹葉。一隻成年的樹袋熊體重可達十公斤,長得像哈巴狗那樣大小。
另一種有袋類動物和樹袋熊長得差不多,是樹袋熊的近親,這就是袋熊。一隻成年袋熊身長可達1米,重約三十六公斤,比樹袋熊要大四五倍。它的育兒袋也是向後張開的。
袋熊和喜歡在樹上生活的樹袋熊不同,它長有適於挖掘的鐵鍬形爪子,是一種會挖洞的有袋類動物。袋熊長著鋒利的門牙,能夠輕易而舉地咬穿堅硬的樹根。在所有會挖洞的哺乳動物中,要數袋熊挖的洞最大。往往長達十米,洞口直徑六十厘米,有些洞穴在地下有兩米深。
小袋熊大多在冬季出生,幾個月以後,在洞內開始練習短途爬行。當母袋熊離洞覓食時,幾乎總是把它的幼仔裝在袋中。吃的食物有根莖野草、樹枝及菌類植物等,有時候,在洞口附近可以發現一段空心木頭,袋熊鑽到裏麵睡覺。當小袋熊長到8個來月的時候,它就永遠脫離了育兒袋,但是還一直跟著母袋熊。等到再過四個月以後,它才完全單獨生活。
袋狸的食物可能比其它任何有袋類動物的食物都混雜。吃的有蟲子、小哺乳動物、蜥蜴以及野菜等。袋狸的育兒袋和樹袋熊、袋熊的一樣,是向後張開的。
袋狸雖然長得和老鼠一樣小,但是在動物分類學上卻和鼠類相距很遠。在當地,土語把袋狸稱作“豬鼠”。袋狸有時候會破壞草坪和蔬菜等農作物,但是它們也能消滅老鼠和害蟲。袋猩的腳趾很像袋鼠等食草的有袋類動物的腳趾,第二個腳趾和第三個腳趾是連在一起的,不過,爪子沒有連著,並且可以自由活動。這些爪子就象是一把梳子,袋狸用它來梳理身上的毛。袋狸的前腿和爪子很適合挖洞。
刷尾負鼠也是一種典型的有袋類動物。刷尾負鼠,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有一根毛茸茸的,卷曲自如的長尾巴。由於它的鼻子尖,耳朵長,有時候被人們誤認為是一種狐狸。
負鼠的食物有樹葉、果實、花以及樹芽,它還吃對硬木林有很大危害的槲寄生植物。因此,負鼠對林業部門和養蜂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刷尾負鼠雖然是一種夜間活動的動物,但是有時候在白天也可以看見它。刷尾負鼠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分布比其它任何一種澳大利亞有袋類動物都要廣泛。
美麗的滑翔負鼠,是一種能飛的有袋類動物。它能夠靈巧地從這棵樹上滑翔到另一棵樹上。這種會滑翔的負鼠長得和老鼠一樣小。在它的前腿和後腿之間,有一層薄膜相連,滑翔的時候,就把這層薄膜伸展開,從而增強了空氣的浮力。這種動物能夠滑翔四十多米遠。它尾的上的毛長得很濃密,並且能夠用來攀援,滑翔飛行時,負鼠把它的尾巴當作方向舵;產仔時,它把樹枝堆成一堆,然後用尾巴繞著樹枝搬到窩中。
成年的負鼠吃昆蟲、樹芽、花蕾、野果、花蜜以及小哺乳動物。剛生下來的幼仔幾乎還不到6毫米長。這種看起來很溫和的有袋類動物在捕食老鼠時會變得和貓頭鷹一樣凶猛。它會趁老鼠不備,猛地撲上去,咬住老鼠的後頸,凶殘地將老鼠撕碎。
考拉和袋鼠是澳大利亞自然界獨特的象征。考拉和袋鼠都是以與其它動物完全不同的方式生存進化而來的,它們都是有袋類動物,後代都是在育兒袋裏長大起來的。
有袋類動物是怎樣來到和占據澳大利亞的?這要追溯到這個陸地的形成和這個大陸上所有古怪動物的蹤跡。
這個四麵環海、與世隔絕的澳大利亞大陸在數百萬年以來一直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早先的澳大利亞屬於一個原始世界,這裏曾經是一望無邊無際的大森林。
過去澳大利亞緊緊靠著南極。這裏沒有結冰,是因為這裏氣候曾經非常溫暖,岡瓦納大陸時期的澳大利亞曾經是一個多雨的地方,那裏有著蔥鬱茂密的草木。
鴨嘴獸是生活到現今的上古類動物中僅存的三種動物之一。這種動物十分奇怪,以致動物學家們把第一隻送到歐洲的鴨嘴獸標本當成是一個騙局,甚至有人認為它是由其它動物拚湊縫合而成的。
針鼴的祖先也在岡瓦納大陸的森林中棲息。現有的針鼴有兩種,一種是長嘴針它在森林中用鼻子嗅,找蟲子充當食物。另一種短鼻針鼴,它具有鋒利的爪子,能抓碎朽木,用舌頭舔食螞蟻。母針鼴是產卵,而不像其它哺乳動物那樣直接分娩小生命。
針鼴和鴨嘴獸都是澳大利亞岡瓦納大陸時期幸存下來的動物的一部分。
大約在六千五百萬年以前,原始森林的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恐龍徹底滅絕,爬行動物占統治地位的時代逐漸被哺乳動物取代。哺乳動物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的時期。
遠古的森林植被,變成了開滿鮮花的平原。植物為昆蟲提供花粉,也為小型哺乳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鮮花盛開的平原,為昆蟲和哺乳動物的興旺提供了條件。有些哺乳動物已經不再像針鼴和鴨嘴獸那樣產卵,而是直接生育子女,它們的妊娠期很短,小動物靠母乳生長發育。
原始的哺乳動物由於生存在不同的區域,就有各不相同的覓食和生存方式。有袋類動物與其它哺乳動物進化不同的一個特點是,在它們的奶頭處有一個育兒袋,用來哺育它們剛出生的幼仔。有袋類動物長在體外的袋囊,幾乎相當於較高的哺乳動物或所謂的胎盤哺乳動物長在體內的子宮,胎胚在一種安全、溫暖的袋子裏生長發育。有袋類動物的妊娠期很短,但是幼仔卻需要相當長的哺乳期。
有袋類動物的育兒袋經過進化和發展,有著大小和形狀的不同,有些動物的袋口朝前,有的朝後。
在五千萬年前以前,澳大利亞大陸與南極洲、南美洲還連在一起。南美洲向我們提供了澳大利亞有袋類動物進化過程的重要線索。
岡瓦納大陸分裂以後便出現了安第斯山脈,但這些山仍然有著古老的岡瓦納大陸時期的痕跡。這些山布滿很早以前就能夠開花的植物——南方山毛櫸。現在澳大利亞還生長著這種樹木。
負鼠是澳大利亞有袋類動物祖先的親戚,它們的嘴以及以昆蟲為食的習性都說明了這一點。負鼠有著捕捉昆蟲的熟練技巧,也很愛吃花草。當負鼠及其親戚用育兒袋帶著它們的孩子來到岡瓦納大陸的盡頭——澳大利亞以後,南美洲的有袋類動物逐漸有了與它們不同的變化,開始向著食肉類動物發展。
蹼足負鼠是唯一采取水陸兩棲生活方式的有袋類動物,其生活習性和鴨嘴獸相似。蹼足負鼠有著適合自己特殊生存方式的身體結構,後腳的蹼使得它很善於遊泳,前腳尖非常寬大、敏捷,有利於捕食獵物。蹼足負鼠在水下的時候眼睛緊緊地閉著,它們尋找食物完全依靠那敏感的前腳尖。
像蹼足負鼠那樣,南美洲遺留下來的動物化石表明,這裏曾經生活著一些比較大的有袋類動物。但是現在它們都已經滅絕。隻有到達澳大利亞的有袋類動物才取得了發展。
五千萬年前,澳大利亞和岡瓦納大陸分裂開來,帶著有袋類動物的祖先向北漂移。在澳大利亞,真獸亞綱動物在生存競爭中沒有得到有利的地位,而有袋類動物包括各種各樣的食草動物則取得了驚人的發展。這裏曾經有一種象野牛一樣大的食草動物,這是一種最大的有袋類動物。隨著各種食草動物的發展,澳大利亞曾經還生存著一種凶猛的食肉動物袋獅和象豹一樣大小的負鼠。
在一千五百萬年以前,許多有袋類動物逐漸的變成食草動物。最早的食草動物負鼠的祖先居住在樹上。身上有著美麗斑點的袋貂現在仍然生活在澳大利亞北部的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