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世界的動物(2)(3 / 3)

南極磷蝦的自主活動力很差。它們往往都是群集在一起,漂浮在海麵上,在蝦群多的時候,可以長達半公裏,寬幾百米,密集的程度可達到每立方米海水中就有10—16公斤蝦。在白天,這種密集的蝦群使海麵呈現一片鐵鏽的顏色,夜晚,蝦群又常常會使海麵發出一片強烈的磷光。每個蝦群都是由一個年齡段的蝦組成,幼蝦和成蝦基本上不會混雜在一起,這給捕撈成蝦,保護幼蝦資源創造了很方便的條件。

在蝦群中,每隻蝦的頭部都朝著同一個方向排列著,聚集不散,即使有船隻從蝦群中航行,也不會擾亂它們的隊形,被衝散的蝦群,很快又會重新聚集在一起,仍然按照原來的方向遊動。

磷蝦是人們今天已經發現的含蛋白質最高的生物,蛋白質含量達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且還富含人體組織所必需的氨基酸和維生素A。每十隻磷蝦所含的蛋白質就可以同兩百克烤肉的營養價值相當。磷蝦蝦皮很薄,肉卻很豐滿,肉既細嫩又鮮美,可以同對蝦相媲美。磷蝦還有藥用價值,可以用來治療胃潰瘍、動脈硬化等病症。因此,磷蝦已經成為世界捕漁業者捕撈的對象。

南極磷蝦在11月到12月產卵,每隻雌蝦能夠產卵11000多個,在接近攝氏零度的條件下開始孵化。成熟期為兩年。生長一年的磷蝦,可以長到2—3厘米長,到第二年成熟以後,個兒有5一7厘米長,這就可以捕撈了。

成熟的南極磷蝦,雄蝦的個體比雌蝦略大一些。雄蝦在交配以後,很快就會死去。雌蝦可以活到產卵後的一段時期,也會死去。也就是說雄蝦的壽命為兩年,雌蝦的壽命大約兩年半。

據估計,南極海域的磷蝦蘊藏量達五十億噸以上。每年12月到第二年5月,磷蝦密集於南極海域產卵繁殖,這是捕撈的大好時機。近幾年來,世界的捕魚量約為七千萬噸左右,如果人們每年在南極海域捕撈磷蝦一千五百萬噸,那就將等於世界捕魚總量的一倍。因此人們把南極海域稱為世界未來的食品庫。

海馬與海龍

海馬與海龍都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它們都屬於魚綱,海龍目,海龍科裏的不同屬種。海馬的頭頗似馬頭,身象蝦,長約5—6寸。海馬雖屬魚類,但它全身無鱗,體表全部被骨環所包圍,形成一個堅硬的甲胄,使全身無法彎曲,但尾部末端可以自由活動。以利於在棲息時固定在海藻或其它細物上。它的軀幹呈七棱形,有骨節環10—11節。尾部呈四梭形,有骨節環32—42節。海馬的頭與軀幹成直角相連,中間還有一個較細的頸部,頭部的前端伸出一個較長的吻管,這種連接方式,與馬頭一模一樣,所以叫海馬。它的頭部上還有一個突起的頭冠,沒有腹鱗和尾鱗。海馬大約有八種:日本海馬、管海馬、澳洲海馬等等。

海龍的體表與海馬一樣,但比海馬稍大,最長約一尺左右。也是全身無鱗片,全部被骨質環節所包圍,身體呈七棱狀,有骨環12—19節,尾部呈四棱狀,有骨環35—45節。但是海馬的身體細長,頭長僅相當體長的十分之一左右。海龍的種類較海馬多,大約有9—10種,即尖海龍、蘭海龍、粗吻海龍等等。

海馬和海龍以保護色來防避敵人和誘引餌料,用以擬態來蒙蔽敵人和取得食物。它們的生殖更是獨具一格。都是由雄性孵化幼仔。海馬在第一次性成熟前,雄性個體尾部腹麵的兩側,首先出現一對皮褶,由於皮褶的生長和左右愈合而形成一個透明的囊狀物,這是為後代早期發育準備好的一個小“房間”,它好象袋鼠的育兒袋一樣,一般稱為育兒囊。當生殖來臨的時候,雌海馬與雄海馬在互相追逐,表示“友愛”,達到高潮時,雌雄海馬它們的尾部相纏,腹部相對,這時雌海馬就把它的成熟了的卵子悄悄地產到了雄海馬的育兒囊內。它好象袋寇的育兒袋一樣,一般稱為育兒囊。當生殖來臨的時候,雌海馬與雄海馬在互相追逐,表示“友愛”,達到高潮時,雌雄海馬它們的尾部相纏,腹部相對,這時雌海馬就把它的成熟了的卵子悄悄地產到了雄海馬的育兒囊內。與此同時也就把自己孵化卵的天職轉給雄海馬了。無可奈何的雄海馬為了保持種族的延續,隻好接受這項額外的負擔,給卵受了精,並把育兒囊的口封閉好。於是,雄海馬就帶著這個“包袱”艱苦度日。由於育兒囊內的血管豐富,能充分提供孵化期所需要的氧氣,卵在這樣安靜舒適的環境裏,經過20天左右的孕期就孵化出小海馬來了。臨產時,雄海馬已經疲憊不堪了。用它那能卷曲的尾部,有氣無力地纏在海藻上,並不停地作伸直與彎曲的擺動作,這時,一個個小海馬就從育兒囊的開口處降生於大海之中了。海馬每胎產仔的數量不一樣,少則100,多則1000以上,一般產仔500個左右。如果生活條件適宜,一隻海馬一年之內就可以產幾胎甚至十幾胎。小海馬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剛出生時還不足10毫米,一個月以後就能達到60毫米,3個月可達110毫米。海馬的壽命不長,一般也就是二、三年或四、五年。

海龍的生殖習性與海馬大體相似,也是由雄性負擔孵卵撫幼工作,但是海龍的育兒囊不如海馬的育兒囊那樣標準和精致,它的兩側皮褶就好象房屋的兩扇門一樣,平時是敞開的,到了孵卵期才關閉起來,從不形成一個完整的囊,因此幼體孵出時,也不象海馬那樣一個個從育兒囊的小口排出,而是采取大開門的方式,使育成的小海龍傾巢而出。可是,在撫幼方麵有的海龍要比海馬認真負責,當出生不久的小海龍遇到危險和敵害時,它們還可以回到“父親”的育兒囊中暫避一時。

海豚

海豚是大海中智力最發達的哺乳動物。它是鯨類家族中最小的一種,海豚最大的才四米來長,體重隻有一百多公斤。海豚的身體呈流線型,除了胸鰭之外,它還長有一片背鰭,尾巴扁平而有力。

海豚的性情特別活潑,喜歡玩耍。它們有時愛找海龜遊戲。海豚成群地遊到海龜的身子底下,用又尖又硬的鼻子一頂,把海龜頂向水麵,然後就試圖把它翻轉過來,讓它仰麵朝天。有時候,一群海豚會同時躍出水麵,一下子壓向海龜,把它壓得沉下水去好幾尺,不等海龜恢複平衡,又有幾隻海豚壓了下來。最後弄著海龜沒有辦法,隻好把頭和四肢縮進龜殼。

海豚是海洋中最善於遊泳的動物之一。海豚在大海中乘風破浪,每小時的最快遊速能達八十到一百二十公裏,可以超過陸地上跑得最快的獵豹。從上海到大連,一般輪船要航行三十多個小時,而海豚隻需要十五個小時多一點就夠了。海豚除了一個能夠適合快速遊泳的流線型身體以外,還有一身特殊構造的皮膚,能夠減少水的阻力。海豚的皮膚分為五層,由表皮、真皮、密質脂肪層、疏質脂肪層和一層筋腱。它的表皮很薄,富有彈性。而在真皮這一層裏,生有無數個細細的管狀突起。這種管狀突起中儲藏著一種特殊的液體。當海水衝擊皮膚的時候,這些管狀突起中的液體就會相應的流動,形成波浪形的起伏,使整個皮膚像海綿一樣,有很好的伸縮性。這樣,海豚皮膚的形態就可以隨時同海水波浪的形狀保持一致,減少了皮膚和水的摩擦力。

在水生動物中,海豚的大腦異常發達。它的腦子與軀體的比例,僅次於人的腦子與人體的比例,而且大腦的溝回也特別多,記憶力極好,海豚的學習和模仿能力超過猿猴。因此,比起別的海洋動物來,海豚就顯得格外聰明,也很容易被人馴服。它可以很快學會人教給它的許多動作,比如頂球、跳圈、跳高,還可以作許多精彩的表演。在海洋動物園中,海豚是最受歡迎的動物之一。此外,在世界各地還流傳著許多關於海豚具有高度智慧的故事,例如海中救人、打撈沉船等等。至於海豚為什麼要救人,科學家們有著不同的猜測。一種猜測認為海豚有把同類推上海麵的習性,它們會把小海豚或者是因生病、負傷的而不能浮出海麵呼吸的夥伴抬出水麵,因而一且它們遇上了溺水者,可能誤認為這是一個需要幫助的同類,於是把人推上海麵,從而使人得救。另一種猜測認為海豚喜歡推動海麵的飄浮物玩要,救人可能也是海豚玩耍的一種行為。再一種猜測則認為海豚智力發達,具有救人的意識。

海豚在睡覺時,一個大腦半球處於抑製狀態,而另一個大腦半球則處於興奮狀態,兩個大腦半球可以輪流工作,所以海豚能夠日夜在風浪中搏擊。

海豚具有一套特殊的回聲定位係統。這種構造能夠利用聲音的反射來判斷和識別東西。海豚在水下經常向四周的目標發射出頻率不同的聲波。發射出去的聲波,碰到物體後產生回聲,這種回聲再由海豚的耳朵和其他部位接收。根據對回聲的分析,海豚就可以判斷出目標的位置,找到所需要的食物,或者和同伴取得聯係。這種回聲使定位係統又叫聲納。海豚的聲納要比人造的聲納更加靈敏。它在深水中能夠偵察到三千米以外,2.5厘米長的小魚,並且知道哪種是它喜歡吃的,哪種是它不喜歡吃的。在海洋動物園中,被蒙上眼睛的海豚能夠輕易而舉地在迷宮裏的兩根鐵管之間遊過。

石斑魚

石斑魚是鮚科暖水性中型海產魚類、又叫過魚。它的家族很多,有寶石斑、赤點斑等多種。口很大,牙齒細尖,有的擴大成為犬牙,背鰭和臀鰭棘發達。石斑魚饑不擇食,不管是大魚、小蝦什麼都吃。

石斑魚的變色能力相當強。它身上有赤褐色的六角形斑點,中間被灰白色或網狀的青色分開,這種斑點同長頸鹿的斑紋相像。它隱藏在珊瑚礁中,赤色的斑點跟紅珊瑚幾乎完全一樣,到了綠色或黃色的水藻叢中,就會變成綠色或黃色。它能變出與環境相適應的六種顏色。它還能同時把很多的點、斑、紋、線的顏色,一起變得深些或者淺些。

有種赤點石斑魚,身上的斑點仿佛是濺在魚身上的稀泥汙點,又叫它“泥斑魚”。斑點白天呈土黃色,而且較大,夜裏斑點變成土紅色,而且細小整齊。

一種叫納蘇的石斑魚,能變八種不同的顏色和形態來。忽兒全部是黑色;忽兒變成乳白色—一背部濃而腹部淡,背部有明顯的帶,腹部是純白色;忽兒又變成灰色;在受驚逃跑至假山時,它身上淡淡的底色中,一刹那變成了黑色斑和帶;由於受驚嚇的程度不同,花紋的式樣就變得不同。

石斑魚變色主要是受到外界的刺激通過眼睛觸發而引起的。外來刺激通過眼睛傳到腦,再由腦傳到支配色素細胞的肌纖維,從而引起細胞的變化。魚類皮膚的細胞中有許多色素細粒,隨著色素細胞粒的脹縮、色素粒不斷擴散時、體色變濃;色素細胞粒不斷縮小,體色就會變淡了。石斑魚體內還有一種彩虹細胞,是白色的結晶體,來自血液,經過代謝作用而產生的,能夠把光線反射,發出彩色虹光來。

龍蝦

龍蝦分布很廣。它主要產在大西洋海域。在我國東南沿海也有分布。我國已經發現的龍蝦有8種,最大的龍蝦叫做“錦秀龍蝦”,色彩斑斕,個大肉美,是名貴的海產品。

龍蝦從外貌看來十分凶猛,其實,龍蝦並不那麼可怕。它行動遲緩,身體背腹平扁,隻適宜在海底爬行。龍蝦長約40厘米左右,最大的有幾公斤到二十多公斤重,被稱為“蝦中之王”。龍蝦披著一個堅硬多棘的甲殼,頭和胸就藏在甲殼裏麵。龍蝦下身短腹和扇尾,也有甲殼。頭部有一對可怕的螯,兩對鞭狀形觸須,其中一對特別發達;基部較粗而長有棘刺,還有四對細長的腿,上麵長有細毛。下身長著四對遊泳肢,但並不發達。當鞭棘刺和粗足展開時,真有點像神話中的凶猛的龍一樣。其時龍蝦除了那些棘刺外,它根本沒有其它什麼嚇唬人的“武器”。

龍蝦的頭骨露在外麵,當腳使用;神經係統腹部,而不長在背上;腦子小得像針一樣,長在咽喉上下兩處;一部分鰓沒處長,長在腿下麵;聽覺和味覺長在腿的上麵,臼齒長在胃浯,腎長在尖尖的前額後麵。真是有點顛三倒四的怪樣子。

龍蝦雖然叫蝦,其實它不屬真正的蝦類。龍蝦不像蝦類那樣,有發達的遊泳腳,適於遠距離遊泳;龍蝦的習性同蟹有些相似。蟹類的腹部已經退化成為“臍”,而龍蝦的腹部則變得小而直,長有一個寬大的扇尾。龍蝦是蝦又不太像蝦,是蟹又不像蟹,它是介於蝦和蟹之間的甲殼動物。

龍蝦的眼睛近視,完全靠腿毛來察覺水下的聲音和氣味,它常常藏身於岩石下麵,海藻叢中。它們多數是獨居。一對大螯隨時準備著,隻等敵害一來,即便進行搏鬥。當受到驚嚇時,它就發出“吱吱”聲,以示警告。接著猛烈擺動尾巴,向後倒退溜走。覓食時,用細小的前足爬行,碩大的身軀得靠浮力支撐。

在成長的過程中,龍蝦要多次蛻皮。龍蝦蛻皮的時候,先是從背脊上張開一道裂口,然後就側彎著身體,光著身子慢慢脫出殼來,一般需要十多分鍾。蛻皮以後的龍蝦渾身柔軟,失去了防護的盔甲,隻好深藏在洞裏。直到一個月以後,膠質的嫩殼才會變得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