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法則十八心境博弈——站得高才能看得遠(2)(1 / 3)

一次,夫差病了,勾踐在背地裏讓範蠡預測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會好,他就親自去見夫差,探問病情,並親口嚐了嚐夫差的糞便,向夫差道賀,說他的病很快就會好的。夫差問他怎麼知道,勾踐就胡編說:“我曾經跟名醫學過醫道,隻要嚐一嚐病人的糞便,就能知道病的輕重。剛才我嚐了大王的糞便,味酸而稍微有點苦,用醫生的話說,是得了‘時氣症’,所以病會好,大王不必擔心。”

果然不幾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認為勾踐比自己的兒子還孝順,深受感動,就把勾踐放回國去。

勾踐歸國後,深為會稽之恥而痛苦,一心伺機報仇。他睡不好覺,吃不好飯,不近美色,不看歌舞,苦心勞力,對內愛撫群臣,對下教育百姓,經過三年百姓都歸順了他。

為了堅持鍛煉鬥誌,勾踐連褥子都不用,床上隻鋪著柴草,還備一個苦膽,隨時嚐一嚐苦味,以不忘所受之苦。他還經常外出巡視,探望孤寡老弱病殘,並送給他們食物吃。

然後,他召集諸大夫,向他們宣告說:“我準備和吳國開戰,拚以死活,希望士大夫踏肝踐膽同日戰死,我跟吳王頸臂相交肉搏而亡,這是我最大的願望。如果這也辦不到,從國內考慮,估計我們的國力不足以損傷吳國,從國外結盟的諸侯也不能毀滅它,那麼,我將拋棄國家,離開群臣,自帶佩劍,手舉刺刀,改變容貌,更換姓名,去當仆役,拿著箕帚侍奉吳王,以便找機會跟吳王決戰。我雖然知道這樣做危險太大,要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我的決心已定,一定要想法實現!”

後來越國終於與吳國在五湖決戰,吳國軍隊大敗,越軍包圍了吳王的王宮,攻下城門,活捉夫差,殺死吳國宰相。滅掉吳國兩年後,越國稱霸諸侯。

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之所以千古流傳,不僅是因為勾踐最後洗雪了恥辱以報國仇,更主要的是他那忍辱負重的精神成為我們克服暫時的困難、知恥而後勇的榜樣。

古代蘇武的故事想必許多人也都知道,他帶人出使西域,遭到囚禁。為了自己的職責,也為了保持自己的氣節,蘇武忍受住了十幾年的磨難,終於等到了回國的那一天。

蘇武出使匈奴時,年齡不過四十幾歲,經過19年的磨難,頭發全白了。蘇武忠貞不屈,永不失節的感人事跡,震撼了朝野,漢朝的百姓、官員,提起蘇武都敬佩之至。

如果沒有19年對苦難的忍耐,也就沒有《蘇武牧羊》這一流傳千古的佳話了。我們在事業的發展中也一定要有這種忍的精神,同時樂觀向上,相信一切困難都會過去的,這種良好的心態將對你的事業有很大的幫助。

苦盡才會甘來。吃得苦中苦,方可練就一身本領,成為有才之士。

艱苦的生活對人是一種磨煉,是對意誌品質的考驗,也是培養自己遠大理想和浩然正氣的途徑。“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隻要能夠忍受住這種生活中的艱苦,就不怕前進道路中的任何障礙了。

宋濂家境貧寒,但他卻抓住一切機會苦讀不輟。他自己在《送東陽馬生序》中講:我小的時候非常好學,可是家裏很窮,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找到書看,所以隻能向有豐富藏書的人家去借來看。因為沒錢買不起,借來以後,就趕快抄錄下來,不浪費一分一秒,生怕到時不能還給人家。正是這樣他才得到了豐富的學識。

有一次天氣特別寒冷,冰天雪地,北風狂呼,以至於硯台裏的墨都結成了冰,宋濂的手指也給凍得麻木了,但他仍然苦學不止。抄完了書,天色已晚,他冒著嚴寒,一路跑去還書給人家,一點不敢超過約定的還書日期。因為這麼誠信,大家一則因為同情,二則因為敬佩都願借書給他。他也就因此而能夠博覽群書,增長知識,為他以後成材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