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法則十八心境博弈——站得高才能看得遠(2)(2 / 3)

宋濂正是能忍受窮苦,自得其樂,最後才成就了一番事業。他的那些同學一個個生活得很快活,但是又有幾個名留青史呢?

成功啟迪:

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會有。成功是美好的,但每個成功者都是從困苦中掙紮過來的。隻有樂觀的人,才能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才能夠戰勝這些困苦和壓力,最後走向成功。我們隻有這樣,才會有所作為。

4.心平氣和萬事通

生活中非理性的因素很多,我們常常會因為某些非理性的因素而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造成一些不該有的後果。隻有心平氣和才能把事做成。

在麵臨下麵這樣的場景時,你會發火嗎?當公共汽車到站時,一個人才從車中間拿起行李,挺費勁地挪到車門口下了車,因他行動太慢,大家免不了陪他一會兒工夫。這事情放在急性子的售票員身上,他免不了要敦促並數落幾句,或許還會夾雜一些多少有辱斯文的話語。其實,這樣的場合多了,可你不能老是這樣氣急敗壞地敦促人呀?該調整的應是售票員自己。我們不妨想想,這人或許天生的行動遲緩,不知挨了老婆多少罵,老婆罵他都不管用,你還操什麼心?

這樣安慰自己,邏輯上說不過去,但於情有益。因為你壓住了火氣,很幽默、現實地把這事解決了。

當然,人不可能永遠做老好人,該發的火還是要發。比如說,你在午休,可是一群小孩在你窗外的胡同裏大喊大叫地踢球,你理會不理會?這不是以大欺小,這是正當的行為。雖然他們還很小,但他們的行為妨礙了別人的正當權益。在這種情況下,忍住不發脾氣等於在縱容別人做不該做的事。

世界之大,使我們每一個人能感知到的事物極其有限,我們的生命也顯得極為有限,一些煩瑣小事投射到我們的心靈世界時,就可能變得極其複雜、豐富。

在生活中,我們感覺周圍的事物,形成我們的觀念,做出我們的評價,以及相應的判斷、決策等。隻要是經由主觀的心理世界來認識和體察事物,就不可避免會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產生偏差,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幹擾和影響。

憤怒。尤其是一時衝動的憤怒,可能意味著事過之後要付出高昂的彌補代價。在實際生活中,憤怒造成的損失往往是難以彌補的,你可能從此失去一個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戶,而別人對你的合作也會產生疑慮。

狂躁。狂躁給人以一種假象,仿佛此人精力充沛,說話與做事都那麼有感染力,顯得咄咄逼人。初次接觸狂躁者時,許多人都會產生錯誤的感覺,以為他是那麼的具有活力,使人感動,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了解的加深,你也許會發現,狂躁其實不過是一張白紙。你會發現在狂躁表麵下隱藏的缺陷:

狂躁者談話沒有深度,他們行事缺乏條理性和計劃性,說過話轉眼就會忘記,交給他們的任務也不會受到認真對待。

狂躁的情緒容易使人陶醉,因為狂躁者的自我感覺好極了,他會顯得雄心勃勃。可是,世界上沒有狂躁者成功的例子,狂躁是情緒的極端。

猜疑。猜疑是人際關係的腐蝕劑,它可以使觸手可及的成功機會毀於一旦。

許多猜疑最終都證明是誤會,如果相互之間的溝通順暢,那麼猜疑的黴菌就無處生長。對成功路上艱難跋涉的追求者來說,猜疑將是一個隨時可能吞沒你整個宏偉事業的陷阱。因為你的猜疑可能隨時被別人利用,而蒙在鼓裏的你還渾然不覺。其實,隻要你細加分析就不難發現,猜疑是多麼的沒有道理和破綻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