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疑的另一個原因是對自己的控製能力缺乏足夠的自信。為什麼會猜疑?因為擔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而這種擔心顯然是由於對自己控製局麵的能力信心不足。
嫉妒。嫉妒使人心中充滿惡意、傷害。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產生了嫉妒情緒,那麼他就從此生活在陰暗的角落裏,不能在陽光下光明磊落地說話和做事,而是麵對別人的成功或優勢咬牙切齒,恨得心痛。
易嫉妒的人傷害的首先是自己,因為他把時間、精力和生命不是放在人生的積極進取上,而是日複一日的蹉跎之中。嫉妒同時也會使人變得消沉,或是充滿仇恨,如果一個人心中變得消沉或是充滿仇恨,那麼他距離成功也就越來越遠。
恐懼。一次失敗的經曆或尷尬的遭遇都可能使人變得恐懼。比如經曆過一次在公眾麵前語無倫次的演講,可能使他從此恐懼演講。這無疑使他在生活中憑空少了許多機會,本來可能通過一番演說和遊說來獲得的成功機會,但恐懼卻使機會從手指縫裏溜走。
恐懼的泛化還能導致焦慮,焦慮的情緒甚至比恐懼還要糟糕。
過分的擔憂可能導致產生恐懼,而恐懼使人學會逃避、躲藏,而不是迎接挑戰。對某些事物的恐懼情緒,可能來自於缺乏自信或自卑。
有些人把焦慮情緒形容為“熱鍋上的螞蟻”,這個比喻相當準確,也相當形象。若產生恐懼情緒而不想方設法加以控製和克服,就相當於默認自己是個怯懦的失敗者。成功之路中小小的失敗就令他望而卻步,駐足不前,那麼,成功後可能麵臨的更大的挑戰又如何能應付呢?
緊張。適度的緊張能使我們集中精力,不至分神,但緊張過度卻會使我們長期的準備工作付諸東流。
一個成功者,他也許一直都有些緊張的情緒,但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已經學會了如何控製緊張。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總統林肯,當眾演講時始終有些緊張,可是他知道如何控製和巧妙地掩飾過去,不讓台下的聽眾覺察出來。
如何才能控製以上所說的非理性因素造成的不良情緒呢?請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美國一家公司的經理想出了一種很好的辦法,以發泄心中的怒氣。年輕的時候,這位經理在該公司裏做一個小職員,當然,提升的渴望和現實有很大的出入,於是,他提起紙筆,想寫辭職信。
在寫辭職信之前,他為了發泄自己的不平,就在紙上寫下了對公司中每個上級職員和經理的評判。寫好後,他拿去讓一位老朋友看。那位朋友很有心計,他取出一枝藍色水筆,讓這位不平的朋友把公司中那些人的才能也寫出來,同時列出在十年之內如何提升自己的計劃。
當這些東西都寫出來後,這位公司職員的怨氣消了很多,他決定繼續在這個公司做下去,因為與他相處的上級職員和經理既有缺點,也有優點,兼顧二者的話,他認為自己沒有充分的理由離開這些人。從此,這位職員學會了一種發泄不平的方法,凡是忍不住的時候,他都要把心中的情緒寫下來,看一看,心境就平和了許多。
成功啟迪:
憤怒會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機會。在許多場合,因為不可抑製的憤怒,使人失去了解決問題和衝突的良好機會。人在憤怒情緒的支配下,往往不顧及別人的尊嚴,並且嚴重地傷害了別人的麵子。損害他人的物質利益也許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而損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卻無異於自絕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