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和知識麵是用人單位選擇人才的依據。
一般來說,進入崗位的新人,應重點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決策能力、創造能力、社交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自我發展的終身學習能力、心理調適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等。
(5)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職業訓練包括職業技能的培訓,對自我職業的適應性考核、職業意向的科學測定等。可以通過“三下鄉”活動、大學生“青年誌願者”活動、畢業實習、校園創業及從事社會兼職、模擬性職業實踐、職業意向測評等進行職業訓練。
13職業生涯規劃應注意哪些方麵的問題?
(1)自我盤點。自我興趣愛好、優勢、劣勢、優點、缺點及生活中的經驗等。
(2)解決自我盤點中的劣勢和缺點。
(3)社會環境分析。包括一般社會環境(指大的社會環境)和特殊社會環境(你將要從事的職業行業的環境)。
(4)職業取向分析測試。這個主要通過各種職業測試軟件來測試,然後根據你的測試結果對未來的職業進行分析。即為自我評價和確立目標。
(5)未來職業的規劃。通過以上分析你就可以對你未來的職業進行規劃了。
14大學生怎樣才能做好職業規劃?
(1)要內、外因最佳匹配。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人崗匹配,不能高攀也不能低就。職業規劃就是找到這個最佳匹配點和今後各個階段的發展平台,通過對自己的內在因素進行測評,找到潛質的東西,而學曆、經驗、能力、興趣和特長等是外部的東西,要把內、外優勢結合起來,擰成一股繩,形成職場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
通過測評找到最佳匹配點,通過谘詢師對切入點所在的市場狀況、行業前景、職位要求、入行條件、培訓考證、工作業務、薪酬提升和行業英語等運作進行詳細的指導,而自己則沿著主幹道去充電,幾年後成為業內的精英。
(2)職業定位要“準”。定位就是要落在“定”和“準”上,不能泛泛而談,其中包括行業定位、方向定位、職位定位和薪酬定位等很多項,比如你定位IT行業,那麼,方向是軟件還是硬件;是銷售還是技術;是基本程序員還是工程師,這些職業就相差很大,且各有千秋。
(3)把握市場大脈搏。在明確自己想幹、能幹的專業領域和事業方向的同時,還應兼顧考慮社會的需求和未來發展前景等外在因素,這是規劃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證。如果所選擇的職業自己既感興趣又符合能力要求,但社會沒有需求或需求極少,未來就業機會渺茫,這樣的職業生涯規劃其起步就是失敗的。
(4)善於從小事、從最具體的職業崗位做起。善於從小事、從最具體的職業崗位做起,隻要這種小事、具體事與自己的最終職業目標一致,有利於個人職業目標的實現,都可以選擇確定為自己的最初職業崗位。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是這樣一件可以由若幹件小事(或行為)所組成的大事,立足於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5)應注意的7個關鍵點。
①緊跟社會步伐。人首先是社會的人,離不開社會。保持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同社會發展規劃一致,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是職業規劃不偏離社會總方向的前提,也是職業規劃實現的基本保證。任何離開社會發展方向、離開社會發展大環境的個人職業規劃,都是不現實的,都是虛無的。
②瞄準用人單位實際。人不但是社會人,還首先是企業人、組織人。從這個屬性出發,一個人在規劃自己職業生涯時必須保持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同用人單位(或組織)發展目標一致,才能找到很好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華,才會有豐厚的土壤,永葆你的職業之樹常青。
③結合自身特點。做職業生涯規劃前,千萬不要忽視自身的知識層麵、技能與素質等諸多因素,而必須很清醒地反複斟酌、權衡,全麵、細致和有效地進行個人職業發展規劃。任何盲目追求過高目標或委曲求全的消極做法,都是不合適的,也是不可取的。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認清自己、超越自己、戰勝自己和擺脫自己,最終實現自我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