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湖北農電管理體製完美轉身(2 / 2)

“那時候根本談不上什麼電網建設,平均每年80萬到100萬的資金,隻夠用來‘小修小補’。”英山縣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而且全縣隻有一座110千伏變電站,遇到大修技改或者突發故障,整個縣城都得停電。直管後,省電力公司陸續批複了近3億元的電網建設與改造資金。

這種幸福的蛻變,陸續劃轉的縣市都已經或正在體驗。

近期加入“國家電網”陣營的湖北鄖縣,以其最新案例提供了佐證。

劃轉前,鄖縣隻有110千伏電壓等級變電站6座,供電可靠性和發展後勁嚴重不足。2012年4月,鄖縣人民政府立足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和國家限製開發功能區實際,正式向國資委遞交鄖縣電力公司國有產權無償劃轉湖北省電力公司申請,同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正式批複。

來自十堰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的一組數據,詮釋了鄖縣電網的嶄新未來:2013年到2017年,國家電網將在鄖縣投入超過8億元的電網建設資金,是鄖縣電網30年發展資產總額1.5倍。

啟動“三集五大”

一種看不見的蛻變也在同時發生。

加快改製企業的文化融合、管理接軌,成為一種更潛移默化卻也更破釜沉舟的變化。

劃轉伊始,一場以“我比直管差多少,我向直管學什麼”為題的大討論在當陽公司升溫。當陽公司發動全員對照行業標準和管理要求,從電網發展、安全風險管理、標準化、信息化、基礎管理、隊伍素質等各個方麵,開展“十查十比十學”,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與行業管理模式和國網公司“三集五大”體係的建設要求並軌。

變化也在該公司其他領域悄然發生。集控運行管理正逐步向35千伏變電站延伸,安全性評價係統、輸變電生產管理係統、營銷管理係統等現代化管理手段逐步引入。績效管理的推行,則使員工的執行節奏進一步加快。

2013年,湖北公司全麵啟動改製單位“三集五大”體係建設,以期全麵形成管理集中高效、資源集約共享、業務集成貫通的科學管理模式。

湖北省發改委能源辦負責人表示,實施農電管理體製改革,是保證電力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體製改革理順了電網投資渠道,解決了縣域電網發展投入的根本問題,對保障電力可靠供應,改善投資環境和條件,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湖北省電力公司表示,將充分發揮集團化運作的優勢,加大對新改製地區電網的建設投入,切實提升縣域電網的供電能力、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全麵提升電網企業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的能力。

截至目前,最後兩個農電代管縣——丹江口、興山的上劃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當中。在不久的將來,堅強的國家電網將覆蓋荊楚大地的山山水水,穩定的電力能源將為這個正在跨越發展的中部大省提供強大引擎,“你用電、我用心”的優質服務將惠及6100萬湖北父老鄉親。(支點雜誌2014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