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團隊領導者所要做的正是如此。他們不用去親自參與實質性的工作,而是去幫助和統籌,負責想出英明的策略,並幫助團隊裏的其他成員去執行;他們應該花時間去培養自己的預見力,能夠及時看清甚至提前預見到新的發展動態;他們對自身所處的形勢有著廣泛而綜合的理解,充滿自信地從許多條可能的分岔路中選擇最好的一條。
對於領導者而言,做得太多的危害性甚至超過了做得太少。最糟糕的情況是,整個團隊對愛事事插手的領導者形成反感,甚至憎恨的情緒,使領導者最終落得一個“控製狂”和“過細管理者”的惡名,所謂吃力不討好。
然而,要做到“無為”並不容易。“無為”的確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對於那些憑借自己在之前工作中的出色表現而得以被提升到領導職位的人而言,更是天方夜譚。但隻要你說服自己開始放手,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的團隊成員會成長起來,變得更像一個真正的團隊,而你則會成長為一個真正的領導者。
你隻需要為他們提供施展拳腳的空間,成為一個“幫助者”和“指揮者”,然後抽身而出。這樣一個團隊的各個零件才能正常運轉,不論在個體上還是全局上,團隊效率都會得到最大體現。
當一個團隊分工和諧的時候,工作就像是演奏貝多芬的交響樂一樣,所有的音符各就其位、各司其職。曲終之時,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集體成就的至高愉悅。這樣的感覺,是一個擁有過度管理的領導者的團隊永遠無緣體驗到的。
推薦語 “無為”成就“大作為”
推薦人:楊壯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國際
MBA項目(BIMBA)國際院長
《無為而治》為各位企業家完美地闡釋了如何“放權”和“信任”這兩大領導力難題,是一本成就今日領導者和未來領導者的著作,對正在成長的中國企業家而言,更是務實之作。
本書在描述美國企業管理者們遭遇的種種問題之時,輕鬆幽默地將身為管理者的種種難題一一道盡,睿智地給予了解決之道,斷定“無為而治”是企業領導者的最高境界,同時指明了通往這一境界的方向和捷徑。如果領導者深諳作者默寧翰教授的方法,相信可以“無為而治”可以成就“大作為”。
傳統觀念的影響在中國企業中常常表現為領導者在管理決策中的拍腦袋、家長製、缺乏信任、拒絕分權,在決策過程較少考慮企業內外的客觀實際,往往憑主觀臆斷行事,所謂民主討論,更多的是把自己腦海中已經形成的結論談出來讓大家接受,最終導致重大決策的失誤。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權力集中在一人手中讓企業日常運作沒有規則和秩序可言,信息不暢和失真、無言論自由、無民主糾偏。企業領導專製行為必然導致企業發展機能的萎縮和退化。
發達國家中的百年老店得以屹立不倒的奧秘正在於建立一種團隊體係和信任文化,充分授權,績效評估,發揮出企業員工內在潛力。中國企業在經曆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生產技術之後,必須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推動中國企業在國際化大的背景下,從事實質性變革,不僅做大,更要得到世人的尊重。(支點雜誌2014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