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唇不對馬嘴的“富可敵國”
睿悅讀
作者:楊於澤
楊於澤(媒體人)
前段,媒體持續熱議廣東、江蘇等省“富可敵國”,說他們的GDP可以排進世界前列。說到“富”,主要應以人均GDP論。但這裏所謂“富可敵國”,實際上是指GDP總量。所以,所謂“富可敵國”,毋寧是說塊頭可以敵國。
據媒體報道,廣東2013年GDP在全國率先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這麼多GDP,據說已接近或趕上韓國,可以坐上全球第16把交椅。甚至有人拿國內城市跟國外一個國家比,發現這些城市早就“富可敵國”。早在2009年,上海、北京、天津三個直轄市的人均GDP就超過若幹國家,其中上海超過波蘭、智利、土耳其和墨西哥。
在中國曆史語境中,所謂“富可敵國”,本是拿個人財富同朝廷和皇帝比,本質上是一種誇張的說法。陶朱、石崇、沈萬三巨富,各種產業遍布天下,有人說他們“富可敵國”,無非是說他們宅子大、妻妾多、奴仆眾,吃的是山珍海味,排場比擬王侯。
將“富可敵國”的“國”作一下延伸和拓展,由自己的國家變成外國,當然也未嚐不可。再拿省市這種國家的“二級單位”跟外國比富,乍看頗見君子風度。這就像圍棋高手跟水平一般的人弈棋,可以大大方方地先讓幾手再說,就可以算是“費厄潑賴(Fair Play)”了。
但這樣一來,我們的省市就不是和自己的國家比,而是跟中國史籍上所謂“蕞爾小國”比塊頭。全世界183個國家,雖然國際關係中倡導“一律平等”,但單就人口規模、國土麵積而言,恐怕大多數都是小國,國土麵積小、人口少。和自己的國家比,即使輸了,也是真富;跟“蕞爾小國”,就算贏了,還是勝之不武。
以人口為例,中國13億人,而全世界人口不足10萬的國家就有15個。就算是西方大國如法國、英國、加拿大,人口也都在6000萬以下。廣東、河南隻是中國一省,人口卻在1億上下,江蘇如果加上外來人口應該也有1億。國內省份跟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比GDP,得到一個“富可敵國”的結果,也不見得如何光榮。
國際上有國家間GDP總量排名,中國現在排名第二,如果國內有省市願意“單挑”某些國家,我們沒法阻攔。回首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曾以世界第一的人口,GDP總量排名世界第15位。現在單一個廣東省,GDP就能排到全球第16位,也足見中國的進步。這是事實,我們也沒必要刻意回避。
比較,是一種深化認識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獲得自知之明,找到新的目標、方法和動力。拿國內省市和某些外國比,如果能深化我們對經濟規律、改革發展的認識,使我們今後步子邁得更快更穩,那肯定是好事。
關鍵看我們如何比較、比什麼,比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很重要。同樣是“富可敵國”,如果是一個人懂投資經營,賺的錢幾乎跟政府收入一樣多,比較中自有一股豪情在;但如果是某個省份去和一個小國比塊頭,比較的結果固然能夠證明我們比以前進步,但這難免讓我們變得盲目自大。
某個省市跟某個外國比,可能雙方的GDP扯平也是事實,但鑒於中國經濟的整體質量不高,這種比較注定應當使我們看到自己的“美中不足”。廣東的塊頭要追平韓國了,但韓國有三星、現代,而在品牌和世界知名度方麵,廣東仍然乏善可陳。
GDP,本來是財富的增量。但房子建了拆,拆了建,GDP在滾雪球,而社會財富並沒有真正增加。“富可敵國”目前隻是一種數字錯覺,與其在數字錯覺中體驗快感,不如在比較中找差距,強化我們的自知之明,助推中國巨輪“又好又快”地向前行駛。(支點雜誌2014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