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總們愛讀哪些書(1 / 1)

老總們愛讀哪些書

睿悅讀

作者:司馬牛

司馬牛(財經作家)

冬去春來,愛好閱讀的朋友總讓我開列書單,而且經常會問:“企業家愛讀哪些書?”

其實,中國許多老板總是以“忙”為借口幾乎不看書,但那些知名企業家全都嗜書如命,並且是中國閱讀量較大的階層。在梳理企業家閱讀史時,有些作品被不同人物反複提及,有些群體以不同的作品頓悟,透過這些書單,我們或許能解開中國企業界某些管理現象和變革思潮背後的邏輯。

柳傳誌讀書很雜,讀得最多的是四卷本《毛澤東選集》。宗慶後16歲在舟山農場下鄉插隊時,讀得最深、最透、最有收獲的就是《毛澤東選集》。在那個無書可讀的時代,《毛澤東選集》是全國最暢銷的書籍。

不過,同樣一部《毛澤東選集》,企業家們悟出不一樣的經營之道。柳傳誌不僅培養出敏銳的政治嗅覺,還在聯想治理中活用權謀製衡,順利解決權力之爭與接班人問題。宗慶後熟讀“建立農村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堪稱中國營銷界“一代宗師”。

史玉柱也下苦功夫研究過毛澤東的書。1997年巨人大廈失敗後,他每天早上10點起床,帶一本書、一個麵包,開車到南京中山陵旁的樹林看書一整天,那一年讀得最多的是毛澤東第五次反圍剿、長征和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都是悲壯的失敗故事,最大啟示是毛澤東任何戰役之前都會做幾種可行性分析,而他以前隻考慮如何成功。一年後,史玉柱憑借腦白金重出江湖。

另一位“著名”失敗者胡誌標直到走進監獄都沒想明白“愛多”為何猝然崩塌,自從讀完《胡雪岩》之後,他才從這位同姓前輩身上找到原因,恍然大悟:“李鴻章要扳倒左宗棠,左宗棠西征的糧草就是胡雪岩供應的。隻要把胡雪岩搞倒了,左宗棠西征就失敗了,愛多就是這麼倒的。”

對於呼風喚雨的企業家而言,身陷囹圄固然不幸,但萬幸監獄還有書可讀。陳九霖遭受1035天的牢獄之災依然樂觀開朗,很大程度源自書籍的力量,他在新加坡樟宜監獄苦讀《聖經》、《金剛經》、《古蘭經》、《道德經》、《論語》等不同宗派的經典,領悟出“境界最高的人為了理想活在明天”。蘭世立在開通微博的第六天就迫不及待與網友分享獄中讀書心得,他讀過《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基督山伯爵》等文學名著及《希特勒傳》、《拿破侖傳》、《喬布斯傳》等人物傳記,圖書不僅激起他奮發努力的鬥誌,還喚起他的感恩之心。遭遇短暫困厄時,企業家是孤獨的弱者和饑渴的行者,唯有書籍,能讓他們不忘理想,繼續堅強,積蓄東山再起的力量。

年輕一代的企業家則不約而同提到一部名為《矽穀熱》的美國著作。1986年,在北大讀書的王誌東被《矽穀熱》徹底震撼:“從蘋果公司的成功故事裏,我第一次知道了風險投資,給我後來職業生涯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過了幾年,周鴻禕在前往上海實習的火車上第一次閱讀這本書,對“自己的夢想,要用產品來實現”印象深刻。幾乎同時,雷軍在武漢大學讀到另一本描寫矽穀的《矽穀之火》後,告訴自己:“我要追求的東西就是一個世界級的夢想。”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中國互聯網的英雄人物,“矽穀”曾點燃他們的理想之火,如今已星火燎原,熊熊燃燒。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企業家群體是市場規則的破壞者與建立者,他們正經曆從創業勇士、管理大師向思想巨人的蛻變。書籍是最富足的養料,閱讀則是最好的吸收方式。不過,有必要提醒的是:人生要讀兩本書,一本是紙上的“有字之書”,一本是實踐的“無字之書”,隻有兩者結合,才能修成大智慧。(支點雜誌2014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