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異想”與激情
睿悅讀
作者:陳昆
陳昆
在廣東畫壇乃至全國美術界,身為廣州畫院院長的方土都是個話題人物、風雲人物。他的畫作每每讓人驚異,正是不安於現狀攀越新高的個性使然。
1986年,方土從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係畢業,畢業創作《嶺南花果》四條屏筆墨酣暢,瀟灑清逸,名赫一時,23歲的他即以花鳥畫家的身份蜚聲畫壇。麵對他的花鳥畫,評論家李偉銘擊節歎賞:“其荷筆如荷載,和墨如和泥,色昏、形詭,境界恍惚迎之不見首尾,趣味則悻悻不入‘富貴’、‘野逸’‘脂粉’之流也。”方土擅畫蘭,他不著意於分株和出葉的合理性,甚至大量出現傳統忌用的井字型塔葉畫法,這些不規矩的蘭花,脫離了陳腐的畫譜氣,洋溢出灑脫和自在的生命氣息。
在已經連續入選兩屆全國美展後,2004年的第十屆全國美展上,方土出其不意地秀出一幅巨大的不合傳統花鳥畫規範的鳥頭《人類的朋友》。在畫家們還囿於人物、山水、花鳥分科的時候,方土的畫卻告知 “也可以這麼畫”、“還可以那麼畫”。《人類的朋友》入選並斬獲“第十屆全國美展”優秀獎,後來還獲得“廣東美協50年經典作品”提名獎。畫家自己說:“藝術家要活得有感覺,就必須選擇一種前衛的姿態,我甚至在想如果藝術沒有一點‘異想’和激情,那麼生活將是多麼乏味和無趣啊!”於是,我們不難理解他於花鳥畫外,也好事於“實驗水墨”。
方土視實驗水墨創作為“登高望遠”,花鳥創作為“閑庭信步”,兩者有機互補。他的實驗水墨從觀念出發,探索中國繪畫語言點、線、麵、幹、濕、濃、淡的運用,以及作品如何以抽象的形式表達出一種社會批評的現代性意識。他用潑辣恣肆的筆墨去構築、營造、突現中國畫所強調的氣勢與氣韻;用朦朧、混沌、奇詭的想象,將天地萬物共同構成的永恒關係自由地表達出來。
當他的實驗水墨還在震撼人心之時,方土又轉向了水墨人物畫。2005年的《軍娃》係列一出手即震驚畫壇。他在180cm×120cm的巨型畫幅上,沒有采用傳統中國畫以線造型的手法,全以水墨塊麵完成了對人物的形神塑造。作品的每一筆看似無意,信筆寫來,粗獷的墨塊下,既表現了人物內在心靈的深沉情感,也體現出作者將傳統筆墨與現代語彙交合一致的驚人才華。
最近兩年,方土的一些橫屏山水畫橫空出世!也許有從賴少其晚年那些充滿生命撞擊力的作品中獲得的啟示,畫麵的布局與節奏控製上或許還有黃賓虹的風骨,但方土智慧地放開了山川的塊麵組合,加重了水墨鋪張,以自信的筆墨撐起了畫麵的豐富觀感。畫中小小天地裏散發出輕鬆的自我調適與自我觀照意味,輕舟一葉,飛鳥山林,那些我們已經太過熟悉的元素依然可以被靈動的筆觸賦予新的觀看價值。
在藝術家圈子,方土極具標本性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講,他的繪畫和藝術活動,完全可以看作近二十年來文化思想大潮滌蕩在中國畫方麵的映射。作為一個有著敏感觸覺的藝術家,他往往比他人更早、更徹底地感受到這個時代的價值觀轉變,並做出藝術的回應。實驗水墨、主題創作、大寫意花鳥、大水墨人物、寫意山水等等看似並不搭邊的概念在他一個人身上得以完全呈現。而他的身份亦從一個前衛的水墨藝術家轉化為創作機構的領導。有趣的是,直至今天,這數種藝術類型在他的繪畫創作中仍然並行不悖。對一位個性鮮明才華過人的藝術家來說,題材的延伸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支點雜誌2014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