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佛教與中國文化藝術(3 / 3)

那麼有些同學就想,這樣來講佛還有什麼意義,它的意義和價值就在於你沒有辦法達到,就像人生的目標一樣,所以我想任何政黨的目標是要有計劃的,如果你這個計劃太過虛茫的話沒有人去相信你,但是作為一種宗教來講,作為一種神靈的信仰,那麼你一旦有目標的話,就沒有辦法去抵達的,那麼從這個意義上去講,佛教本身的教義浩渺無盡,擇其要而釋之。

我們現在所能談到的,它和藝術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前提性的東西,那麼真正和中國繪畫相聯係,實際上是進入另外一種狀況,這就是禪宗!禪宗大家都應該比較熟悉,禪宗就是從達摩開始,達摩是個印度僧,到了中國,首先在南朝,也就是南北朝時期,到了南京,到達後給南朝的皇帝諫言說:就是你應該信奉佛教,(應該講,當時還沒有建立禪宗)。但是南朝的皇帝不是太熱情,達摩也不太善言辭,一看很敦厚的一個人,很木訥,就是不善言辯。實際上六朝時期中國的這個玄學大盛,也就是所謂的談玄,有的人就被稱之為辯士,辯是分辨,這個辯不僅僅是花言巧語,所以說為什麼禪宗和中國的文化土壤一碰就撞火花來,這也是個土壤和背景。當時應該是梁武帝(南朝梁時期),後來呢他就到了江邊,摘了一個蘆葦葉就投到江裏了,他踩著葦葉就渡過了長江,南京市瀕臨長江,然後梁武帝得知後就感到後悔和遺憾,沒想到這麼有法力的一個人就這樣被放走了,當時南朝的好幾個皇帝都特別篤信佛教,特別是梁武帝。所以時常提起舍身佛教,他經常對大臣說我們應該給寺院裏供奉些香火錢了,但是大臣說我們現在國庫空虛啊,不可以啊,那皇帝就不聽那些爭論,就跑到寺院裏,說是要出家,那大臣該怎麼辦呢,那就把他舍回來吧,其實就是拿錢買回來的,所以說是把自己賣過好幾次。

達摩後來到了北方以後呢,到了嵩山,在嵩山的一個山穀裏邊就開始麵壁,就是在石窟裏邊苦修。那時的石窟呢和我們現在的理解不一樣,石窟不要以為是參觀的一個佛教的景觀,石窟裏邊另外的一個功能叫禪觀,禪悅和,禪悅就是你高興的意思,石窟修行實際上在印度就有,印度最早的寺院來自於石窟,叫‘支提窟’,最早的寺院都是鑿的山洞,佛教為什麼後來被人相信呢?首先,佛教信徒生活的節律,它的‘戒’是第一位的。那麼如果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你能讓大家供養,你靠別人給你飯吃,你自己還三妻四妾,別人肯定覺得不平衡吧,最簡單的一點你不可以享受世間的天倫之樂,這是一個基本的條件。

達摩開始修行,修行了據說是九年,在這裏麵悟到了一個新的宗派,就是禪宗,他創立了禪宗,禪宗的意思是什麼?禪宗的本意就是思惟修,就是用心來思考,就是通過你對世界本身的過濾,我想所謂的思惟修應該就是把世界上所有的你可以掌握的知識進行過濾,和生命的本源和生命的意義來進行對接,進行追問,那麼最後悟到了一個新的經義,這是禪宗的本義,禪宗的本義主要在於修行,就是要修煉自己,後來有一個信徒就對達摩九年在裏麵坐著很好奇,我們不知道這九年他個人的生活(吃喝拉撒睡)怎麼解決?是坐著不睡覺?還是吃一點馬上跑進去再坐著?我們沒辦法理解它。現在西藏的一種修行方式據說可以辟穀多長時間不吃飯,很神秘,不過目擊者寥寥無幾。當然我們知道有一個神話被戳破了,就是一燈法師,一燈法師說辟穀了,煉‘二指禪’,現在揭露出來是假的,據說他自己偷偷去注射維他命不吃飯,最後死於營養不良。一旦這些東西被文本化,人們就清除掉生活化的東西,這是一個策略:當一個人被文本化的時候,要把他的肉拿掉,剩下的是一個概念。我們現在所想到的達摩肯定不是一個有肉的人,有肉的話他要喝水,喝水就要上廁所,這太正常了,老是跑來跑去的,對修行來說不像樣子,九年了他一動不動最後把他的影子印在了石壁上。我們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所以我們姑且懸置,所以我們不要誹佛也不要謗佛,不要誹謗於佛,這是大罪。佛教早就告訴不要謗佛,不然要下十八層地獄。但是有個青年每天來看這個人在幹什麼,看了好幾年,好奇心太重,肯定是水瓶座的,後來就要做他的徒弟,學修行,學坐禪,達摩冷笑道:你懂得什麼叫坐禪?我玩的玄機自己都搞不清楚,你能搞清楚嗎?這個青年人用盡花言巧語都沒有用。

有一天他拿著一個盤子,左手的袖筒已經空了。他拿著的是砍下來的自己的胳膊了,他跟達摩說我可以做你的弟子了吧?達摩一看沒有辦法了。當然佛經裏麵不是這樣說的,而說的是其誌之堅,篤於金石。比金石還要堅決。達摩沒有辦法隻能勉強同意了,所以,他就是禪宗裏麵的二祖,取名慧可,禪宗下來之後到了五祖,我們不是講故事,而是追查禪宗的意義。就在湖北黃梅這個地方,就是它的道場跑到這來了,到了唐代嵩山也不是很景氣,唐武宗不高興還要滅佛。

當時五祖叫做弘忍,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的忍耐性很強,他開始選擇他的弟子,他的首座弟子叫神秀,這個人不得了,對禪宗領會非常深,他準備收弟子,神秀肯定是首選,但是突然有一天,來了一個小和尚,這個人是猲獠,就是猴子,嶺南人當時被叫做猲獠,後來的僚人是這個概念,僚人後來有一支,在重慶綦江,在崖墓裏麵可以看到僚人的遺跡。這個人來了之後在廚房裏麵幫廚。此人出家之後叫慧能,後來他在廣東韶關建立個道場,現在他的肉身就在韶關。他有一次砍柴回來之後聽到別人講金剛經,所以佛教講人人可以成佛,到了禪宗到極端的時候,狗子皆有佛性,所以它強調的眾生平等指的就是這個方麵,他就說這個經文有意思,別人給他講了之後,他覺得若有所思,心有所悟,於是他就打聽了佛教裏麵最有意思的是什麼,禪宗實際上是受武則天的佑護,到了武則天時代,南方其實那時候沒有太多的寺院,當時西南被稱為西南夷,夷就是少數民族的意思,他到了中原以後到了湖北黃梅,他來了之後隻能在廚房裏幫櫥,就是搗米,幹些體力活,沒有資格去聽經,有一次他聽聽經的人回來說,神秀這個人講了一條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勤勤要拂拭,勿使惹塵埃。我們都知道釋迦摩尼是在菩提樹下立地成佛的,菩提樹現在在南方也可以看到,慧能聽了之後很是不服氣,他說我雖然不識字,但是我知道《金剛經》,覺得這話有問題,他說我也出一段偈語吧,他說:“菩提本無樹”,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關鍵詞是‘無’字,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又出現個‘無’)何處惹塵埃。所以說這個句子我們就可以看到,事物的否定性和主觀性,這個段位是一目了然的,我們不需要精深的佛學修養和基礎,僅僅需要一點漢語的基礎,初中以上的水準都能看出來。在他找人寫完之後,弘忍看到馬上就用鞋底把它給擦掉了,但是這個事情已經傳出去了:這是誰寫的,真是肉身菩薩,大家都清楚這個段位太高了,什麼叫無,無就是世界的無,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明鏡台都沒有,沾什麼灰塵,所以晚上弘忍就悄悄的把慧能叫到房間,在燈下講《金剛經》,然後把袈裟和缽給他,讓他趕快逃跑,慧能拿了以後連夜就躥了,神秀馬上派人去追殺他。後來神秀在北方建立了北宗,慧能逃到了南方,但是不敢露麵,有一次去南山寺看到佛辯大會,見到兩個小和尚在爭論,周圍圍了很多人,有的說是風動,有的說是幡動。慧能說了一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所有的人都傻眼了,你沒有辦法證明是風動也沒有辦法證明是幡動,那怎麼辦,原來是你自己在動,所有的人都說你來上座,你來,慧能就不客氣,好不容易有個機會,把衣服穿上,把吃飯的家夥也給拿出來了,是正宗傳人,從此開門立派稱之為南宗。所以說禪宗的南宗的建立是非常有意思的,南宗裏麵又分很多宗了,什麼臨濟宗,菏澤宗等等,那麼它後來和中國的文化勾結在一起就是一番特殊的景觀,尤其是和南北宗的繪畫聯係在一起,這是我們下節課要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