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如此,但是我覺得我們已經足夠了。放不下,就無需放下。如果我們的內心時刻都在想著,我們修禪的人,生活中要獲得快樂,就必須要放下這個放下那個,那麼我們永遠都放不下!
唐代,嚴陽尊者問趙州禪師:“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大意是:在禪修的道路上,我拋棄了一切,下一步怎麼做?
趙州禪師答:“放下吧。”
嚴陽尊者說,已經兩手空空,還要我“放下”什麼?
趙州禪師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來!”
嚴陽尊者聽到這裏,忽然有所領悟。
我們究竟要放下什麼?我們其實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放下。無論是生老病死,還是無明執著,無論是喜怒哀樂,還是爭取所有,其實都是我們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生何來死呢?沒有生的快樂,也就沒有死的悲傷了。同樣沒有死的悲傷,我們也不會有生的喜極而泣了。
人生真正的感悟就在於此:當我們無可放下的時候,我們就無需放下。我們無需放下我們的欲望,我們無需放下我們的六根,我們更加無需放下我們的情愛。我們能放下的就隻有一個:放下別人說,無論這個人是佛還是魔,我們都放下他們所說的一切,也放下我們內心關於這一切的思考,我們就真的放下了。
看完這篇文章,我們還是要生活,要去上班,累了還是需要睡覺,還是需要去戀愛,去學習,去奮鬥。不是為了什麼榮耀或者攀比,其實我們需要的,僅僅隻是內心的快樂而已。
不放過你的是你的思想
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時,你會聚焦在那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賦予了它更多的能量,它就變得更強大了。這些負麵的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驅不走它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帶進光來。光出現了,黑暗就消融了,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記住,不放過你的其實是你自己的思想。
在江南的一個小鎮上,生活著這樣一對老人。他們相識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從來沒有經曆過激蕩熱烈的戀愛,更沒有花前月下的甜蜜浪漫。他們朝夕廝守,是世間最平凡的柴米夫妻。他們在平淡的日子裏,幸福地廝守在一起,奉老育子,一輩子沒有過轟轟烈烈。但他們卻能夠彼此知言知行,相攜而行,互遮風雨,互相溫暖。
寒冷的冬天早上,人們總能看到那位老爺爺攙著老奶奶出門買菜。天氣冷,老爺爺就拉著老奶奶的手,不時地放在嘴邊輕輕哈氣,輕柔地和老奶奶耳語。買完菜回來,老爺爺一手挽著菜籃子,一手拉著老奶奶;過馬路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地照顧著老奶奶。
傍晚,人們又看見他們一起出去散步。老奶奶挽著老爺爺的胳膊,兩個人顫巍巍地走著,但是老奶奶的臉上洋溢著幸福。黃昏的時候,老奶奶細心地幫老爺爺擦拭公園的凳子,那種認真的神情讓人覺得,她在做一件很神聖的事情。就是這麼一個細微的動作,讓觀者無不動容。
曾有人好奇地問老爺爺:“爺爺,你和奶奶一輩子都是這樣過的嗎?”
老爺爺笑眯眯地說:“是也不是。”
那人很奇怪:“這是什麼意思?”
老爺爺拍了拍那人的頭說:“我們一輩子走過來遇到過很多坎坷,但無論麵對什麼樣的情況,我們都平靜的對待,盡量不讓那些煩心事打擾我們平靜的生活,所以我們一直在並不快樂的生活中快樂的生活到現在。”
很多折磨自己的想法都是由一些負麵情緒衍生而來的,比如說你在看你的父母、配偶或其他人時,為什麼老要看他們的缺點?因為你心裏有批判別人,責怪別人,說別人不好的需求。這個需求來自哪裏?歸根結底還是你覺得自己不夠好,隻好借由批評他們的缺點,說他們不夠好,來讓自己的感覺好一點兒。因為“我”說你不好,“我”看出來你不好,所以“我”一定比你好一點兒,這還是源於自己內在情緒的一種需求。
如果你能夠看到這一點的話,你可以告訴自己:“我不用借由別人的缺點來證明自己的好。”或者你也可以做一些自我撫慰情緒的工作。這些複雜的情緒和思想其實很多都是由於身體的原因造成的,如果你的身體非常健康,氣非常通暢,心情自然會很開朗,會較少地去貶低別人或是想要證明自己,這樣心胸就開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