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有愛就會成長(1)(1 / 3)

生活總是喜歡逗弄我們。在你絕望時,閃一點希望的火花給你看,惹得你不能死心;在你平靜時,又會冷不丁地顛你一下,讓你不能太順心。

開始自己“上路”

在一段感情裏,我們實實在在得愛上對方,在結尾的時候也實實在在恨上對方。對於沒有太多失戀經驗的人來說,最大的恐懼是,你並不知道這種墜入深淵的感覺什麼時候結束?

無論多麼旖旎、淒美的愛情,在分手時刻,最深刻的人性,淋漓盡致。先放手的人,內疚。後放手的人,憤怒。再掙紮,終究日漸遠行。不得不逼迫自己去憑吊那曾經的溫情。無數的碎片一地,漸漸融合,於是失戀,成為重新找回“我”的旅程。

在失戀中,不斷叩問這個問題的人,如張牙舞爪憤怒的小孩,他難以接受戀人要離去的事實,否認:他不可以這樣對我。潛台詞:我了解的世界已毀滅。就如《失戀33天》中黃小仙,瘋狂地摔碎瓶子,麵對自己好友、未婚夫出軌的對象說:如果這一地玻璃渣子它說可以原諒我的話,我就原諒你!如此偏執得拽住那些幻想,是因為那曾經是心中的全部意義,離開它,我不能活。瘋狂是因為極致得脆弱。

人總要給自己尋找原因,特別是感情,如此無法控製的事情。最容易的是,把原因歸結自己身上。因為我不是完美的,因為我不夠好,他才不愛我,離開我的。當這樣想的時候,人是非常抑鬱,伴隨自閉和退縮的。看看黃小仙,那幾天非常邋遢,不吃不喝,幾乎無法工作。工作中,同事王小賤在邊上風涼說話:作為女人,同樣是你,我就裝成路人趕緊躲廁所裏!這句話正中神經,所以黃小仙昏死過去了。她的潛意識中在說:我不夠好,所以我活著也是沒有意義的。

當人在巨大痛苦中,領悟到對這段關係所負有的責任時,同時又是內疚和悔恨的。鏡頭寫照:黃小仙哭著跑出去追那輛車,在喊:你可不可以原諒我,可不可以再等等我。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想我會做得更好。

因為痛苦太痛苦了,所以我們總想把它推遠點。就如黃小仙在失戀16天的時候,醉酒在問我如何可以變得無堅不摧,不受傷害!當我們想推開痛苦的時候,痛苦卻無處不在。唯一解脫之道,麵對它,慈悲痛苦,抱持自己。

很多受傷的人,悲傷絕望的時候都會這樣想過:我都這樣全身心付出愛了,都沒有好的結果,那麼我還有必要去愛嗎?我想我不會再遇到這樣一個人了,也不會這樣相愛了。這些念頭流過,心被沉到海底。也許表麵陽光,內心是準備深深把自己埋葬,孑然一身。對於愛情,唯恐不及。因為我,不能再承受這樣的痛苦了。

黃小仙是幸運的,她33天能從失戀中走出來,除了自身的人格特征,有男閨蜜王小賤的親密陪伴,有王總如父慈悲而嚴厲的指導,有張阿姨一生情感經驗最真實生動的分享,還有張阿姨的逝去,臨終的信,引發了黃小仙深深的思考:所謂的自我,所謂的感情潔癖和據理力爭,是在這段關係中的病灶,有了問題不是傾聽而是抱怨,有了事情不是合作而是攻擊。黃小仙從失戀中獲得了一種最深刻的力量,內省,接納,放下,小死而新生,隻有這樣痛徹的覺悟,她才有機會獲得真正的愛和幸福。

然而,並不是誰都可以33天就從悲痛的情緒中走出來,就可以真正的內省。但我們可以盡最大的可能釋放自己,讓情緒緩緩釋放,為心靈的創傷塗抹一些止痛藥,很多事情可以讓創傷平複。

我們可以試著一個人出發,搭火車一個人去旅行。買一張火車票,在深夜獨自旅行。逃離人群,也不帶任何行李,坐在駛往他鄉的火車上,看陌生的城市有怎樣的風景。獨享這寧靜的時光,無論是心靈還是身體。

不帶任何東西,隻帶上自己,

我想,獨自去旅行。

不帶走城裏的月光,屬於大家的月光,

隻想,尋找那個屬於我的月亮,

心中的,自我欣賞。

不帶上缺氧的空氣,我窒息,

隻想,換點新鮮的,

我才能鮮活一次。

隻想,把自己丟在滿山遍野的油菜花中,

還來不及想心事的時候,

濃濃的花香已把我灌醉,

沒有了思想。

隻想讓自己瘋一回,

在沒人的旮旯處,

吼一聲,哭一會兒,傻笑些許。

我想,獨自去旅行,

不帶任何東西,隻帶上自己。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一個人去陌生的城市狂歡,把所有的偽裝都卸下,隻留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