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多麼平淡而不乏熱情的生活!
它告訴我什麼叫平淡,有個家,有個自己愛的人,有個屬於自己的生活,就是平淡。
這種平淡看似普通卻耐人尋味,不是平庸無趣和超然脫世,而是激情燃燒後的淡定,曾經滄海後的恬然,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境界。它和寂寞一樣,是可以用來享受的。誰擁有了這份平淡,就擁有了一份美麗;誰守住了這份寧靜,就守住了一份幸福。
有時,我總是羨慕那些生活在遠離鬧市,身處山林的人,可以遠離俗世中的紛紛擾擾,可以在潔淨的空氣中自由自在地呼吸,還以為在花間月下,夜靜人闌之時,執一壺清酒,聽一支心曲……其實,就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哪怕在高樓林立、霓虹燈閃爍的大都市裏,也是可以享受那份浪漫、那份美麗、那份快樂的。問題的關鍵是要像這對夫婦一樣,有個平淡的心態。
平淡在哪裏?眾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它就在你心靈深處啊!
享受寂寞,修煉心性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從出生起就麵臨著命運的考驗,不管是富貴的名利還是貧窮的知足,這些都是命運早已安排好的事情。生命的燦爛在於自己後天的爭取,寂寞是命運給予人們最好的禮物。人生在世,寂寞難免,正是這份厚重的禮物成就了生命的美麗,生命也會因寂寞而厚重。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寂寞;“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是寂寞;“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也是寂寞……或許,生命因為寂寞而美麗;或許,生命因為寂寞而厚重;或許,生命因為寂寞而有意義。當人生麵對寂寞的時候,感受到更多的是苦澀艱辛。生命是美麗的,生命也是厚重的。人,生而獨立,寂寞在所難免,寂寞如同成功的影子,如影相隨。
貝多芬是德國偉大的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稱為“樂聖”,創作了《第九合唱交響曲》《月光曲》《命運》等名揚世界的鋼琴曲。這些不朽的作品正是貝多芬不甘於寂寞的產物。而立之年的貝多芬遭受命運的打擊,對執著音樂的人來說,失聰無異於晴天霹靂。但貝多芬沒有氣餒,更沒有放棄,而是寂寞地行走於音樂的殿堂,譜寫了許多千古名曲。關於《月光曲》的來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全國各地巡演,在路過萊茵河畔的一個小鎮的時候聽到有人彈奏他的曲子。懷著好奇心的貝多芬走進了那間月光下的小屋,並且聽到了兄妹二人關於音樂門票入場券太貴的談話,於是走進屋,當看到貧窮的鞋匠以及對音樂癡迷的盲人姑娘時,貝多芬有感而發,即興演奏了一首曲子,就是後來的經典名曲《月光曲》。
如果說這位超越時空的天才作曲家飽嚐了失聰的辛酸,不如說那是命運跟他開的一場玩笑,是命運對他的一種最無情的嘲弄;如果說貝多芬不顧失聰的痛苦,以一種超人的毅力繼續創作鋼琴曲,那麼這就是一種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但事實比想象的還要出人意料:實際上貝多芬在完全失聰的歲月裏,譜寫出的樂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準。如果沒有失聰歲月裏的不甘寂寞就不會有今天的那些經典曲目。“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它絕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這是對一代天才貝多芬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