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是為有準備的人創造的機遇,而寂寞是為那些成功的人創造的條件。寂寞是成功的先驅。成功的人有獨到的秘訣,秘訣的重要配方離不開寂寞。寂寞是長夜裏的孤燈,雖然冷清但卻可以閃閃發光;寂寞是綠草深處的一聲蛙鳴,雖然孤寂卻可以蓬勃生機;寂寞是無垠沙漠裏的一株紅花,雖然寥落卻洋溢生機;寂寞是古老水井上的一片苔蘚,雖然古老卻孕育生命。
人生一世,會經曆滄海桑田,曆經富貴榮華,遭遇坎坷不平,但不管是大福大貴,還是窮困潦倒,隻要堅守心中的信念,就能屹立不倒。人的一生擁有一個信念很重要,它是前進的指明燈。人生總有酒闌人散之時,黑夜裏的寂寞如影隨行,能夠驅逐寂寞,不沉淪於寂寞,就不會成為寂寞的俘虜。
喧囂過後的寂靜是一種必然,再嬌豔的花朵都有凋謝的一天,更何況是充滿利益的世界呢?人能夠在筵席散場後獨享一份清醒,需要更多的就是信念,信念是支撐自己不被寂寞吞噬的一盞燈。信念在更多的時候扮演的是人內心執著追求的一種動力。
堅守心中的信念,就如黑夜裏的長明燈,指引人生前進的方向。堅守信念,是譚嗣同就義前“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仰麵高呼;堅守信念,是李白官場失意後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複來”的與月對酌;堅守信念,是戚繼光憑海遠眺時的“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報國之情。信念是成功者通用的座右銘,是智者心中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未知的人生航路。
堅持信念便是堅守一份責任,堅守一種執著、堅守一份理想。黑暗的前行中不再害怕寂寞,因為有了信念,就有了一種安慰與寄托,更有了一份追求。堅守信念,就像展翅翱翔,無論遇到多猛烈的風吹雨打,都毫不畏懼地飛向夢中的彩虹,因為心中有不滅的長燈。
寂寞是現代都市人的一種通病,盡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甩不掉的應酬,掙脫不開的世俗瑣事,但人還會感到孤獨,這是一種內心的寂寞。會惆悵過去,會擔憂未來,甚至會杞人憂天,這些都是寂寞的根源。人要想在寂寞裏不沉淪,不成為寂寞的俘虜,那麼就要修煉一種平和無上的心境。
水靜則清,人靜則明
南京棲霞山,以石刻千佛聞名於世,棲霞山寺更有六朝聖地之譽。
在一處人蹤滅盡的最高峰頂,有一尊佛像巍然屹立。峰下經過之人,無不抬頭仰望,以至帽子紛紛掉地。
一天,卓成禪師領眾徒朝聖,遠遠望見峰頂之佛像。
徒兒問:“老禪師,那尊叫什麼佛?”
“喔,那叫飛來佛。”禪師答,“因其地勢峻峭,無人可攀,不像人力所為,倒像是從哪裏飛來的!”
徒兒好奇,又問:“既然可以飛來,為什麼又不飛去呢?”
“一動不如一靜。”禪師道。
“那,為什麼要靜在這呢?”
“既來之,則安之。”禪師隨意的說。
禪師的一“靜”一“安”裏,蘊涵著多麼美妙的境界。禪師的妙答,正是禪的妙用。
人,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本來沒有片刻安寧,即使睡眠,也會有夢來相擾。唯其如此,才顯得安靜的珍貴。水靜則清,人靜則明。人唯有在靜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汲取希望和信念,才能安然的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
專欄作家憶波上小學時,作業經常出現馬虎錯,最明顯的一次是老師讓到黑板上去作題,總共四道題,乘除各兩道。憶波拿起粉筆三下五除二就做好,得意的回到自己的位子坐下。坐下一抬頭,看到老師正捂著嘴笑,接著同學們也跟著哄堂大笑起來。笑得憶波丈二和尚摸不到頭頂。心想不可能錯呀!都笑什麼呢?經老師用粉筆敲擊著黑板糾正,憶波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該“乘”的“除”了,整個作反了,一道沒對。
母親為了改變憶波的急性子,糾正他的馬虎毛病,曾經給他做過一個比喻:“學習要靜下心來才能學習好,因為人一靜下心來就會變得聰明起來,遇事能沉住氣這不光對學習有幫助,長大了也會少辦錯事。”
憶波問母親:“那怎樣做才叫心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