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有無的考究
梅妃是個廣為流傳的人物,尤其是她的詩《樓東賦》、《一斛珠》,更是為後人所傳誦。
蔡東藩的《唐史演義》說,唐明皇:“命高力士出使江南,搜訪美女。力士沿途考察,少有當意,輾轉至閩中莆田縣,方得了一個麗姝,急忙選歸。這麗姝叫做江采蘋,父名仲遜,家世業醫,采萍生年九歲,能誦《二南》,且語父道:‘我雖女子,當以此詩為誌。’及年將及笄,更出落得豐神楚楚,秀骨姍姍;更兼文藝優長,能詩善賦,一經選入,大見寵幸。”“玄宗因她所好,戲稱她為梅妃。妃嚐撰簫、蘭、梨園、梅花、風笛、玻盂、剪刀、綺窗入賦,無不工妙。”後楊玉環入宮,唐明皇貪新厭舊,沉湎女色,梅妃失寵獨處上陽東宮。她鬱鬱不歡,乃作《樓東賦》,賦雲:“玉檻塵生,鳳大區香殮。懶蟬鬢之巧梳,閑樓衣之輕緣,苦寂寞於蕙宮,但凝思乎蘭殿。信漂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況乃花心揚恨,柳眼弄愁,暖風習習,春鳥啾啾。樓上黃昏兮,聽風吹而回首,碧雲日暮兮,對素月而凝眸。溫泉不到,憶拾翠之舊遊;長門深閉,嗟青鸞之信修。憶太液清波,水光蕩浮,笙歌賞宴,陪從宸旒,奏舞鸞之妙曲,乘畫益鳥之仙舟。君情繾綣,深敘綢繆,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無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氣衝衝,奪我之愛幸,斥我乎幽宮。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朧。度花朝與月夕,羞懶對乎春風。欲相如之奏賦,奈世才之不工;屬悉吟未之盡,已響動乎疏鍾。空長歎而掩袂,躊躇步於樓東。”玄宗讀罷,想起舊情,深為悵然,遂取出珍珠一斛,暗地裏托人送給梅妃。梅妃不受,又寫了七絕《一斛珠》:“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蔡東藩撰寫這段稗史軼聞所根據的是唐曹鄴的《梅妃傳》,此傳載:梅妃姓江名采蘋,莆田人,唐開元中(713—714年)被選入宮,大見寵幸。性不喜鉛華,淡妝雅服,而自然明秀。能作驚鴻舞,尤長詩賦,癖愛梅花,明皇戲呼為“梅精”,號為“梅妃”。後楊玉環入宮封貴妃,遷梅妃居上陽東宮,乃作《樓東賦》。上嚐思念,封貢珠一斛密賜之,她賦詩辭謝,上命樂府度以新聲,賜曲名《一斛珠》。安祿山亂,長安城破,她死於兵。亂平,明皇自蜀歸,求得妃畫像,親題七絕一首。後得妃屍於溫泉池畔梅樹下,肋有刀痕,乃命以妃禮改葬。
可是梅妃到底有無其人還是一個難解之謎。梅妃故裏在現在的福建省莆田縣黃石鄉江東村。今村猶有江姓族,當地建有她的廟宇——“浦口宮”,是鄉人為紀念她而建的古建築物。民間流傳說,江采蘋自幼貌醜,是個放鴨女子,選官到鄉時,她不及躲藏驚倒在地,而爬起來時,容貌竟賽過西施,故被選中。鄉人稱她為“江東妃”。此說與曹鄴所描述的梅妃是個能詩善文的女子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