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無人駕駛遭遇黃燈君(1 / 1)

當無人駕駛遭遇黃燈君

資訊

作者:許智博

當2013年元旦的鍾聲敲響,對於大多數中國的車主來說並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史上最嚴交規”實施還沒過一個星期,“闖黃燈”的爭論便已經完成了官民博弈的第一回合。雖然黃燈暫時還不會成為大家的夢魘,但對於大多數即將在駕校“出爐”的新手來說,苦難才剛剛開始,因為駕照考試通過率的爆降,成了各地方都市報爭相報道的新聞。

我們似乎在將開車這件小事搞得一年比一年複雜,但在國外,未來的駕駛趨勢則是越來越傻瓜化——比新能源汽車更加玄幻的無人駕駛,已經開始從科幻小說中變成現實。

喜歡Google的人肯定以為我們要說那台正在美國的州際公路上靠著傳感器奔跑的無人駕駛汽車——是的,在過去幾年裏,十幾台這種讓人覺得與互聯網企業毫無瓜葛的汽車,已經安全行駛了超過48萬公裏,還拿到了美國內華達州機動車輛管理局正式頒發的首張無人駕駛車輛牌照,可以合法的行駛在任何一個開放路段。這種無人駕駛汽車的視頻很多人已經熟悉,那些被改裝過的豐田混合動力汽車的車頂上,一台不斷旋轉的雷達感應器,不停地掃描半徑200英尺範圍內環境,車後的感應器能結合GPS和Google Map評估汽車所在位置,車載電腦通過攝像頭能“看懂”交通燈,識別人行道和障礙物等,並模擬人的智力對相應交通狀況作出正確反應。

但這些並不意味著隻有互聯網企業才能給傳統汽車產業帶來顛覆,剛剛在拉斯維加斯結束的2013年的CES(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上,雷克薩斯和奧迪也展示了自己開發的無人駕駛的技術,盡管兩輛汽車被各種傳感器打扮得更像是行走在地麵上的預警機,但同樣博得了車迷們的眼球——想想這並不奇怪,“機器人情結”一直是日本文化中的一個特色,而奧迪則始終在扮演德國汽車產業那個熱愛科技、關心未來的“水瓶座”。

非常應景的是,國內最近也“流出”了一段“無人駕駛”的視頻:淩晨的收費站關卡,一輛沒有人的轎車緩緩駛向欄杆,方向盤還在自己轉動,收費員起身查看,一個白衣女鬼從車後突然撲了出來,嚇得收費員多路狂奔。然後隻見女鬼淡定地進了收費亭,打開閘機,開車揚長而去……嗯,這其實是某自主品牌策劃的廣告,噱頭是那把類似遙控器的車鑰匙。

盡管我們一直希望自主品牌和中國汽車產業能迎頭追趕上世界的先進潮流,但真心的說,除了車企自己的怠惰,中國並沒有一個能真心支撐汽車產業騰飛的環境,就像北京PM2.5的板子會打在機動車的頭上而不是“兩通油”的屁股上,就像嚴厲的交規隻向駕駛員灌輸而非向社會所有人員普及,GDP主義催著汽車工業在經濟運行中單兵突進,但各種政策的管製和社會權利義務的不對稱又在拉著汽車工業的後腿。中國的車企們可以為了應付國家節能減排的文件而開發出各種新能源車模型,某品牌的電動車即便在大火事故之後還能成為市長的短途座駕之一,但在嚴厲的交規之下,中國的車企們,斷然不會去浪費有限的資金立項開發代表未來趨勢的無人駕駛汽車,而隻能開發出1:1的遙控模型。

或許未來有一天,美國人在他們著名的66號國道上已經習慣了讓愛車“自我馳騁”,手持DV盡情拍攝人生路上的風景,而中國人依舊小心翼翼地握著方向盤,即便前方的十字路口一片空曠,還是要提前一公裏就小心翼翼地踩下刹車,等待黃燈來臨。

至於遙控汽車扮鬼那招,就全當是個笑話吧,你不乖乖交錢,就算變成鬼,那些製服上背著一個大大的P字的收費員,也不可能對你做出“走你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