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課堂教學淺探
教學在線
作者:田忠華
怎樣才能更快地提高教學效率?怎樣才能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又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呢?這是廣大教師一直在苦苦思考和努力探討的問題。為了這些問題,我做了如下一些探索和嚐試。
一、利用興趣導入新課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我常用設疑、懸念、演示、說故事、小型競賽等趣味活動,有目的地導入新課。如教學《挑山工》一課時,我先設疑:挑山工走的路程雖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這是為什麼?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學課文,認真讀書以追因尋果,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
二、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不同的教法
激起學生興趣,導入新課後,貴在教的方法得當。小語課本中的每篇文章都各有特色,訓練目標也各有側重。要使教學確有成效,教師就必須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做好教法設計,努力做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如教學《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時,我采用變序法,先讓學生品嚐楊梅,讓學生感知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再進一步引導,楊梅是從楊梅樹上采下的,那楊梅樹又是什麼樣的?對淺顯易懂、語言樸實無華的文章,教師可以采用以問促讀的方法,邊設問題邊指導學生閱讀,以達到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針對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的順藤摸瓜,有的直奔中心,有的創設情境,有的直觀演示。這樣收到的教學效果一定會非常好。
三、抓住反饋信息,及時調節學生的學習心理
教師要有目的地留心學生的反饋,有意識地吸引學生的合作。
首先,要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時,我向學生發出的信息是“隱蔽的要求很高,必須是紋絲不動”。當講到後麵的“我扭頭一看”一句時,學生馬上反饋信息提出:“紋絲不動”和“扭頭一看”相矛盾,“我”的扭頭一看違反了紀律。麵對這一發問,我立刻應變,讓學生細讀“我”是在什麼情況下“扭頭一看”的,學生回答是“我忽然聞到一股濃重的棉花焦味。”緊接著我又引導:這股棉花焦味能不使“我”震驚嗎?是誰被大火燒著了?燒的厲害嗎?能承受得住嗎?會不會暴露目標呢?這時“我”的心情極度焦急和緊張,高度的革命責任感驅使“我”扭頭一看。所以這兩個詞雖矛盾,但卻合情合理。再說當時的隱蔽點因為敵人放了燃燒彈,已經濃煙滾滾,“我”輕輕地扭頭,敵人是不可能發現的,並不違反紀律。通過師生間信息的往返傳遞,文中出現的問題都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解決。
其次,要根據不同的反饋信息,準確判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盡可能多地給予學生表揚和讚同,盡可能快地把全班學生都吸引到學習過程中來,使他們都成為學習的積極參與者。特別是對於那些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濃,或者有不良學習習慣的同學,教師不但要隨時注意根據反饋信息及時吸引他們參與學習,而且要適時給予他們啟示或鼓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樹立積極參與的信心,培養他們自覺努力學習的好習慣,以達到促其進入“先進行列”的目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高新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