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自覺地發展自己,挖掘自己心靈深處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變成自為的人。魏書生認為完善的人性就是每個人既有低層次的需要——衣、食、住、行,也有高層次的需要——勞動、學習、創造、親情、友情、愛情、責任感、義務感,直到具有最高層次的需要——追求人類的理想社會。
語文教師要著重發展學生心靈中需要勞動、需要學習、需要創作的那部分人性。即使對這些需要不那麼強烈的學生,我們也要堅信他的心靈是一個廣闊的世界,堅信這個世界中一定存在著勞動、學習、創造的需要,不管這種需要多麼難找尋,有的甚至壓迫為潛意識,也要叮囑自己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即使曆盡曲折,也要把這種需要找尋出來。
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豐富多彩的世界,塑造了人們豐富多彩的個性。社會的豐富多彩也是具有多種多樣的個性的人造成的。我們現在培養的學生將來都要成為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勞動者。這樣想來,我們就能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他們的特長,就不必逼著他們按統一的模式進行高難度的訓練。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當數學家、文學家是人才;當工人,搞個體經營,幹得踏踏實實,幹得出色也是人才。學生應該從自己的特長出發,通過不同的途徑,掌握盡可能多的語文知識,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三、讀書,使我認識到激發後進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常聽一些教師說,現在的學生不好教育,老師講得口幹舌燥,學生卻無動於衷。其實,教育效果甚微的症結是教師忽視了感情投入。事實上教師隻有熱愛學生,學生才能尊敬教師,接受教師的教育。
一般來說,成績差的學生大多喪失了信心和學習興趣,對教師抱有一種膽怯的心理,在課堂上生怕被提問,抱著消極的態度聽課,學習興趣自然是激發不出來的。因此,有經驗的教師在課堂上對學困生總是傾注著愛,給學困生以寬容和關懷。一方麵用期待的眼神、溫和的語言、飽滿的情懷來感化學困生,使學困生覺得教師和藹可親;另一方麵,教師要注意講課的藝術性,運用手勢輔助口頭表達,用圖表、板書、教具、模型作演示說明,善於打比方,舉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加深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擬設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使學生在親切、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這樣學困生消除了對教師的畏懼情緒,聽課自然就會聚精會神。
在不斷的讀書中,我越來越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讀書,使我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理智,在教學管理上越來越輕鬆。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願書香永遠陪伴自己,引導自己做一名智慧型的語文教師。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鹽窩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