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健康先健心(1)(3 / 3)

(1)暢所欲言。有什麼事煩惱你的時候,應該說出來,不要存在心裏。把你的煩惱向你值得信賴的、頭腦冷靜的人傾訴:你的父母、伴侶、摯友、老師等等。

(2)暫時避開。事情不順利時,你暫時避開一下,去看看電影或一本書,或做做遊戲,或去隨便走走,改變環境,這一切能使你感到鬆弛。強使你自己“保持原來的情況,忍受下去”,無非是做自我懲罰。當你的情緒趨於鎮靜,而且當你和其他相關的人均處於良好的狀態可以解決問題時,你再準備回來,著手解決你的問題。

(3)為他人做事情。如果你一直感到自我煩惱,試一試為他人做些事情,你會發覺,這將使人的煩惱轉化為精力,而且使你產生一種做了好事的愉快感。

(4)隻做一件事。在緊張狀態下的人,連正常的工作量有時都擔當不起。工作量顯得是如此繁重,去做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痛苦的——即使非常需要去做的事情亦是如此。最可靠的辦法是,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一次隻能做一件,把其餘的事暫且擱到一邊。一旦你做好了,你會發現事情根本不那麼可怕。你做了這些事以後,其餘的做起來容易得多了。

(5)不做超人。有些人對自己的期望太大,經常處在擔心和憂鬱的情況下,因為他們害怕達不到目標,他們對任何食物都要求盡善盡美,這種想法雖然極好,可是,容易走向失敗的道路。沒有一個人是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得完美無缺的。首先要判斷哪些事你做得成,然後把主要精力投入其中,盡你最大的努力和能力去做。做不到時,則不要勉為其難。

(6)坦然麵對和接受自己的緊張。你應該想到自己的緊張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種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緊張。不要與這種不安的情緒對抗,而是體驗它、接受它。要訓練自己像局外人一樣觀察你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到裏邊去,不要讓這種情緒完全控製住你:“如果我感到緊張,那我確實就是緊張,但是我不能因為緊張而無所作為。”此刻你甚至可以選擇和你的緊張心理對話,問自己為什麼這樣緊張,自己所擔心的可能最壞的結果是怎樣的,這樣你就做到了正視並接受這種緊張的情緒,坦然從容地應對,有條不紊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7)一些放鬆身心的活動。比如:

①深呼吸,慢慢吸氣然後慢慢呼出,每當呼出的時候在心中默念“放鬆”。

②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著一朵花、一本時尚雜誌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東西,細心觀察它的細微之處。點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發的芳香。

③閉上眼睛,著意去想象一些恬靜美好的景物,如藍色的海水,金黃色的沙灘、朵朵白雲、高山流水等。

④做一些與當前具體事項無關的自己比較喜愛的活動。比如聽音樂等。

⑤選擇一個空氣清新,四周安靜,光線柔和,不受打擾,可活動自如的地方,取一個自我感覺比較舒適的姿勢,站、坐或躺下。

⑥活動一下身體的一些大關節和肌肉,做的時候速度要均勻緩慢,動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隻要感到關節放開,肌肉鬆弛就行了。

學會駕馭自己的憤怒情緒

在情緒憤怒的情況下,一定要多角度、全麵地考慮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理智地處理所麵臨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很容易發怒,周圍的人都隻知道此人脾氣大,卻很少想到此人很可能是患了一種疾病。中醫將容易發怒稱為“善怒”,是指無故性情急躁、易於發怒、不能自製的症狀,又稱“喜怒”、“易怒”,應屬於疾病的範疇。

現代社會人們的精神日益緊張,心理負荷不斷增加,人們變得脆弱易怒。從心理學角度看,憤怒是一種情緒,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有些人易激動,遇到不順心的事一觸即發;有的人會把憤怒壓在心底;也有的人此處受氣,別處發泄;還有的人自己錯了卻衝他人發火。這些都不是處理憤怒的好方法。因為人在憤怒時,意誌力會變得薄弱,判斷力、理解力都會降低,理智和自製力也容易喪失,會在情緒十分衝動的情況下,做出一些不適當的決定以及行動。

但是,引起憤怒的直接“元凶”卻不是事件本身。有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情緒不是由於某一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因為經受了這一事件的人對事件的不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形成了某種信念,在這種信念的支配下,導致了負麵情緒的出現。著名心理醫生卡爾·孟寧格說,“態度比事實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