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加大科技傳播力度鼎力服務科技創新的改版思考
科技傳播與企業創新
作者:曹俊卿
摘要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山西省轉型綜改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強化了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針對大眾傳媒當前還存在著科技傳播力度不大、質量不高的問題,山西科技傳媒集團旗下的《科學導報》審時度勢實施了戰略性改版,提出鼎力服務於山西轉型綜改科技創新驅動,服務於全民科學素質提高,努力成為具有思想性、深度性、引導性、服務性、實用性的科技傳播品牌智囊媒體的新定位,並將依托科學新聞立報、打造深度報道特色、凸顯科學思想傳播、注重科學決策引導作為加大科技傳播力度,提升科技傳播質量的路徑。《科學導報》改版是其提高科技傳播能力與水平的突破口,是適應科技傳播發展趨勢的戰略舉措,但達到既定目標需精兵強將協同作戰。
關鍵詞科學導報;科技傳播力度;轉型綜改;科技創新;改版思路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003-03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創新首先要依賴於社會的物質保障,但社會文化環境與廣大公眾科學素養的高低,也深刻地影響著科技創新的發展。因此,積極加大科技傳播力度,進一步推進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普及,讓創新思維在公眾中廣泛傳播,這將對全麵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產生重要影響。
創刊近30年的《科學導報》,麵對當前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新形勢、新任務,特別是在山西省轉型綜改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的關鍵發展期開始之際,必須審時度勢對報紙的宣傳報道方向重新予以思考。山西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強化了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力求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所以,經過反複調研、深入思考後,《科學導報》也作出了戰略性的改版調整,其核心思路就是加大科技傳播力度,鼎力服務於山西轉型綜改科技創新發展。目前,對開24版改版試刊號已經出版,並產生了較大反響,2014年1月起正式改版報紙將與廣大讀者見麵。
1 為全民科學素質提高奉獻30年
《科學導報》創刊於1984年11月30日,創刊時叫《科技信息報》,1988年1月1日更名為《山西科技信息報》,1992年7月3日更名為《科技消息報》,2002年10月1日更名為《科學導報》。近30年來,無論報紙名稱如何變更,本報緊緊圍繞普及科學知識、竭盡全力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高的辦報宗旨沒有變,從而成為山西科技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旗下的主打科普報紙之一。
創刊以來,《科學導報》圍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確定的四大人群,積極普及科學、實用新知識,引導科學、文明新生活,受到了讀者的歡迎。近年來,本報先後組織開展了“科學發展看山西”、“百歲老人係列報道”、“山西名醫訪談”、“年度科技人物評選”等一係列群眾性科普宣傳活動。2004年,《科學導報》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普報紙;2005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傳播策劃機構獎,“讓科技點亮生活”係列活動被評為“中國最佳策劃案例獎”;2007年被評為全國科技報服務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2009年被評為山西省十大優秀科技傳播平台。
但是,由於近年來數字媒體得到迅猛發展,《科學導報》受到極大的衝擊,加之報紙定位較為寬泛、模糊,原創新聞、縱深新聞缺失,導致報紙科技傳播力度弱小,科技傳播質量不高,致使本報進退兩難。
2 新形勢對《科學導報》提出新要求
2.1加大科技傳播力度意義重大
從1992年起至今,我國開展的八次公民科學素養調查都顯示:大眾傳媒是我國公眾獲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影響我國公眾科學素養變化的重要因素。但是,當前大眾傳媒還存在科技傳播力度不大、質量不高的問題,根本不能夠滿足社會與公眾對科技需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強調:“必須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科技傳播的重要作用,加大科技傳播力度,提高媒體的科技傳播水平和能力。通過加大科技傳播力度,促進科學發展觀和科學精神在全社會的傳播與落實,促進公眾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工作方式。”[1]
媒體加大科技傳播力度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專業科技傳播的《科學導報》則更要在科技傳播力度與質量上尋求突破口,建立新的目標。
2.2科技傳播的發展呈現新趨勢
隨著科技與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科技傳播發展呈現出新的趨勢[2],一是科技傳播強調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二是科技傳播更加關注公眾的需求;三是科技傳媒更加注重“品牌化”戰略;四是科技傳播呈現出向分眾化、專業化發展趨勢;五是科技傳播在內容上突出以科學發展觀、環保、安全、健康,以及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等為重點。
對照科技傳播發展這種新的趨勢,加之數字時代傳媒大融合的現狀,目前的《科學導報》就顯得“底氣不足”,突出問題就是科技傳播力度與質量明顯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