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網絡出版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製,讀者隻要上網在搜索欄輸入科技信息的作者、標題、主要內容和關鍵詞等進行搜素,就能方便地找到自己想看的信息;
第四,從商業前景的方麵來看,科技期刊全媒體網絡出版的信息發布和出版手段先進,更能吸引讀者,也能大大降低出版的成本。
1.3科技期刊全媒體網絡出版的緊迫性
國外科技網絡期刊的實踐證明,科技網絡期刊給作者、編輯、讀者帶來了有別於傳統出版的全新感受。科技網絡期刊發揮了網絡出版的種種優勢,受到了極大的歡迎,並大大推動了科技的發展。但就目前來看,在我國,科技網絡期刊還不被人們所接受,為數並不多。被冠以“網絡期刊”、“電子期刊”和“在線期刊”的,—般都是印刷出版的電子版在線服務;或者隻是提供下期目錄、文摘、廣告等信息;還有一些大型企業、知名企業或軟件公司開辦的行業網絡期刊、專業服務的網絡期刊,較少有真正的科技網絡期刊。這種現狀表明加快科技期刊全媒體網絡出版的進程,促進其規模型增長,存在—定的緊迫性。
2 以內容為王是科技期刊全媒體網絡出版的發展方向
科技期刊全媒體網絡出版的發展應把握一個方向,即以內容為王。例如,美國《科學》雜誌十分注重內容的兼容、學術與普及的兼容;既刊登具有高深學術水平的研究論文,也發表研究簡報,又報道科學新聞[4]。
2.1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
展示不同場景的圖片和不同角度拍攝的圖片,而不隻是單純地靠文字來表述,不但能提升科技報道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還能對讀者產生強大的視覺衝擊力,拉近研究者和讀者的距離。同時,這種對科研過程和科研環境的真實還原,能切實打動科研工作者,比單純的文字描述更有說服力,避免了單純文字表述的單調和枯燥。大量的圖片說明,可以將平麵的科學研究創新成果立體化、現場化、多角度化,也就是所謂的科研成果的全景再現,將使科技報道更具有科學價值。
2.2以視頻和音頻為主,文字為輔
作為反映科技創新和體現科學進步的一種重要載體,科技期刊用全媒體的表現形式能更全麵地展示我國科技進步的全生態。視頻、音頻、文字、圖片、圖表等都是全媒體的主要信息表現形式。科技期刊全媒體網絡出版應以視頻、音頻、圖片為主,文字和圖表為輔,全景記錄重要的科技成果及其主要的實驗環節,以及研究者講解實驗環節的音視頻,以便使其更加清晰明了和直觀可信,從而更好地體現科研成果的價值。如果再加上專家學者對科技報道的肯定或質疑、讀者的評價和人們關於某個問題的互動,那麼其科研價值將會不斷提升。
2.3開設多人交流互動的網絡出版平台
網絡出版的科技期刊,相當於是作者、網站編輯和網民一起創辦的。它的容量是無限的,克服了紙質媒體版麵有限、無法刊登大量圖片、無法播放視頻和音頻,紙質出版數字化無法建立交流互動平台的問題,將最新的科研創新成果以全媒體的表現形式,多角度、立體化地全方位地展現出來。人們不管在什麼地方,隻要連上互聯網,就能隨時搜索、瀏覽、下載和互動。同時,這些圖片、文字、音頻、視頻都能長期保存,方便有需要的人隨時調閱。
開通微博、微信、網絡論壇等多人交流互動的平台,讓大家通過這個平台結合最新的科技動態和本期刊的屬性類別暢所欲言,交流過去的實踐經驗、現在存在的問題和以後的期刊的發展方向。或者由網站的編輯策劃主題,大家針對這個主題在線討論,進而深入挖掘人們關心的熱點話題。這些做法在普及大家科學知識的同時,還會吸引愈來愈多的人參與其中討論爭議性的話題,掀起大家學習科學的熱潮。大家經過討論提出的新思路和有價值的意見都屬於科技期刊的原創信息,都能夠作為期刊的稿源使用。這些原創性的東西,不僅能將不同層次的科技知識提供給所有的讀者朋友,還可以為科技工作者搞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這樣的良性循環必然會擴大科技期刊的社會影響力,進而也會提高期刊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科技期刊實行全媒體網絡出版是發展趨勢。而以內容製勝才是其實現全媒體網絡出版的法寶。
參考文獻
[1]李卓彥.談談網絡出版[J].長春:長春大學學報,2003.
[2]林國棟.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的優勢、現狀與前瞻[J].北京: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2:46-48.
[3]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科技期刊:亟需打造國際品牌[EB/OL].
[4]王應寬.美國《科學》雜誌的成功經驗及對中國科技學術期刊的啟示.北京:出版發行研究,2004(12):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