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字互聯網時代廣告公司的品牌傳播(2 / 2)

3“碎片化”分眾傳播革命

傳統廣告公司興盛於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占統治地位的時代。那時認為一個好創意能夠征服世界,而對於蓬勃興起的互聯網以及數字化浪潮的今天又有什麼變化呢?

中國媒體生態變化的轉折點已經到來,數字媒體顛覆了整個媒介行業曾經賴以生存的大眾傳播模式,傳播方式正在由過去“1對N”變為“N對N”,4A的光環逐漸淡去,與新興的廣告公司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包括社會化媒體、移動互聯、微博、微信、視頻、LBS在內的互聯網越來越呈現“碎片化”的趨勢,導致4A在投放廣告時麵臨困惑。廣告主往往喜歡一種打包性質的整合服務,但是門戶、社區、微博、搜索等等領域的細分、碎片化越來越嚴重,需要新興廣告公司去進行整合優化,從新建立起新的社會化營銷體係。

很多人認為,在社會化媒體上開通官方賬號、發布內容與粉絲互動,為了進一步吸引粉絲,做一些創意活動,這就算是用好了社會化媒體。其實,這些隻是最基礎的,可以說並不是在真的利用社會化媒體的優勢。真正的社會化媒體運營需要時間、金錢、精力和其他資源的投入,不一定比傳統媒體少。最重要的是社會化媒體運營是一個係統性的戰略,要求跟品牌的定位、方向、核心理念等匹配,才能達到真正的社會化營銷效果。

跟任何營銷一樣,社會化營銷要求企業先在社會化媒體上審視自己的表現:其他人怎麼說你?你的顧客在關心什麼?你的消費者在說什麼?你的競爭對手在做什麼?不在做什麼?你如何讓自己的品牌在社會化媒體上脫穎而出?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企業先要學會聆聽,不要先說話,要知道消費者想要什麼,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消費者。

另外的一個關鍵點就是營銷策略的一致性。這就要求戰略的整合與人員的配合。企業不能在一個平台上說一套話,然後在另外的平台上有不一樣的表現。企業必須利用不同的平台特性,去接觸不同的人群,用一致的聲音去表達品牌的獨特性,然後才能收獲最佳的效果。

還有一個關鍵點是,把品牌核心通過社會化媒體戰略清晰地表達出來。無論你希望自己的品牌代替什麼,都要在社會化媒體傳播活動中明確的表達和展現出來。這些不隻表現在內容上,還有互動的態度、創意活動的相關性等。可見,要在社會化媒體上實現傳播價值,不隻是拍拍後腦的事情。它的分量,甚至馬上要超越傳統媒體營銷,因為它更需要企業能樹立一個正直、透明、謙虛的個性,才能夠真正做到被人喜歡,得到信任才能傳播好的口碑。

社會化媒體的營銷已經越來越受到廣告主的青睞和重視,最近的雕爺牛腩,還有較為成功的小米手機的案例就是社會化營銷的結果,不能不談雷軍這位佼佼者。在三年內建立了一個100億美元估值的小米手機,小米在商業造神方麵的廣告營銷技巧甚至已超越了蘋果。如果說雕爺的例子對傳統廣告業起不了衝擊,小米神話的空前成功就等於投下了一個重磅炸彈。首先小米機選擇了一個高端智能手機的品牌定位,迅速圈來一大批鐵杆米粉,借助微博的躥紅,當時社會網絡資源上獲取優質粉絲的成本較低。同時依靠社交網絡的框架,可以低成本地組建以資深手機發燒友的社群,透過讓他們積極參與,強大但有機成長的米粉社區陸續出現,通過社會化的口碑營銷發展到今天的地位。還有最近炒的火熱的皇太極,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背後,是社會法分眾傳播的結果,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數字媒體的出現和迅速發展,或許也是影響傳統廣告公司模式變革的催化劑。司空見慣的傳播方式和路徑,消費者已經習以為常,激不起他們的神經的湧動。而數字化實際上是在開啟品牌與消費者的對話時代。

但是,數字化對於廣告公司而言也並非坦途。數字時代的“廣告”事實上更強調整合,即要實現品牌、設計、廣告、公關、營銷的深度融合,又要對外整合跨媒體的資源,這對於廣告公司的內部整合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盡管數字化的優勢很明顯,但是,對於那些依靠傳統渠道和傳統營銷的企業而言,數字媒體到底如何能夠實現品牌價值的沉澱,並不是所有品牌都去認真想過的。數字化平台提供了品牌資產積累的平台,現在很多企業對於數字營銷,更多看重品牌爆破性的效果,然而,卻沒有想過深入持續的在數字媒體上完成品牌的積累,因此很多數字營銷都是爆發力強,這與企業對於數字營銷的人士和理解也有很大關係,仍然需要廣告公司和數字營銷服務公司的推動和引導。

那麼,終極的廣告公司是什麼樣?在今天的背景下,究竟有沒有完美的廣告公司模式?我認為,應該是沒有什麼所謂的正確答案和真理。討論的核心,聚集到一點,隻有抓住未來趨勢,適應市場環境和信息技術以及媒介的變革,及時調整商業模式,或許才能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