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轉企改製科普期刊的發展方向(1 / 3)

淺議轉企改製科普期刊的發展方向

科技傳播與企業創新

作者:李海芳 楊曉娟

摘要任一刊物的創辦發展都離不開兩個方麵,文化追求及經濟創收,舍其一則無法維持期刊的正常運作,也不成為期刊,科普期刊作為諸多雜誌期刊的兄弟成員也不例外。隨著社會經濟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逐漸占據主導地位,轉企改製已成為當下科普期刊改革的主打,如何讓科普期刊在新舊體製交替轉型之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過度與調整,為後續期刊的發展之路助力把脈、找準方向是當下科普期刊發展的重中之重。文章通過對科普期刊自成立至今發展曆程的概要陳述,簡單介紹了其半個世紀以來波折不斷的曆史軌跡,由此引出對目前科普期刊繁榮與阻力並存的發展現狀的深思,並借助對刊物現今發展狀況的概括,總結歸納出刊物發展較為突出的症結性問題所在,從中分析了科普期刊問題背後隱藏的深層原因,並對症下藥,就刊物未來應該持續的發展之路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為科普期刊相關單位部門日後更好更成功的運營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及方向指引,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相關從業人員對雜誌更為全麵的認識了解提供相關的知識理念。

關鍵詞轉企改製;科普;期刊

中圖分類號G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033-02

一種刊物由萌芽、初生至發展演變的整個過程離不開社會文化的底蘊支撐,也無法獨求精神至上而棄經濟利益於不顧,在二者兼而融合的基礎之上,對期刊隸屬單位性質的審慎定奪與改革不失為刊物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略。作為眾多刊物門類之一的科普期刊,其發展隨著社會曆史演變而經曆了高低起伏的“山脈”曆程,這其中有鼎盛之時、也有沒落之際。時下轉企改製浪潮的推動下,科普期刊的發展正迎接著嚴峻的曆史考驗,而其未來之路如何,尚處摸索階段的當下企事業機構實應當未雨綢繆、提早策劃,結合過往曆史經驗,同時參照國內外發行量高、質效合一的優秀期刊。

1科普期刊發展曆史速遞

自新中國成立之初至現在,或論發行量、刊物數量變化,或論刊物結構調整,我國的科普期刊無不勾勒出一個循序漸進又波濤起伏的發展軌跡。建國最初10年裏,形色的科普期刊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創刊;文革10年動亂紛爭的社會現實影響下,多數刊物被迫停刊,科普期刊第一次走入低穀;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全國科學大會、科學創作座談會的紛紛召開,重視科學的思想重又占據社會主流,科技、科普事業逐漸受到各界重視,百餘種刊物陸續創刊,其中不乏曾被停刊的老牌刊物、地方性綜合期刊以及部分專業性期刊,《科學之友》便是其中之一,科普期刊由此再度迎來了其事業發展的“春天”;到20世紀90年代,數量持續增加的科普期刊已然形成了覆蓋全國各地市、各學科專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麵;科普刊物發展至新世紀,期刊數量上升的局勢已掩蓋不了其發行量普遍下滑的現實,市場化經濟體製影響之下,出於自身實際的考慮,不少刊物轉而向實用性、綜合性強的刊物轉型,改換門庭以為期刊正常甚至更好地運作。然而,如何在新主流體製攜伴下順應市場潮流,逐步克服各種阻礙與挑戰,以創新謀發展、由多元創收益即成新一輪的曆史使命與發展任務。

2現狀呈現

2.1舊路子遭淘汰

如今傳媒行業的發展突飛猛進,我國的科普期刊仍舊處於一種進步緩慢、收效甚微的不良局麵,若從整個綜合性傳媒產業鏈來觀瞻,科普類刊物作為其最為薄弱的環節之一,早已從改革開放的輝煌曆史中漸趨萎縮,舊的發展路子不再暢通無阻,產業結構與市場主流傾向的不相協調順勢催生了新的改革之路,過去的模式、路數均處於被淘汰之列。

2.2新市場新挑戰

市場經濟浪潮下,綜合性傳媒市場順應潮流迅速迎來了新的變化,科普期刊或許主觀上還在懵懂地摸索,尋找理想中正確合理的發展方向,客觀上早已被迫成為市場競爭中真真正正的一分子,不斷迎接新挑戰的同時也在陸續享受著市場化競爭自然給予的新刺激。目前科普期刊順應市場、接受挑戰最直接的體現即是轉企改製,出版單位通過變革舊有體製來實現新的製度模式的變遷調整。從事業單位型由主辦單位全權負責的模式突而轉向了自負盈虧的企業體製,人事、製度、經濟各方麵都經曆了較大幅度的調整,而其最終索求的目的自然是產業結構最優化帶來的經濟效益最大化,這其中調整過度期的諸多不適應或阻撓情緒無疑會成為科普期刊轉企改製道路上不可避免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