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科技傳播轉變農資下鄉模式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尤其是手機等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如數字雜誌、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網絡、桌麵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新媒體的發展帶來了人們閱讀習慣和消費方式的逐步轉變,同時,影響著農資下鄉模式的逐步轉變。
目前,線上和線下共同營銷的手段是企業發展新的助推力。以蘇寧電器為例,蘇寧易購的上線,極大推動了蘇寧電器的銷量和市場占有率。此外,從企業廣告投放力度來說,互聯網尤其是新媒體平台,得到更多企業的青睞。科普惠農農資下鄉是依托科技力量推動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借助科技傳播力量將為農資下鄉注入新的活力。從原來的“四位一體”轉變為“三位一體”,即由廠家—服務站—農信員—示範戶模式線下模式簡化為“廠家—科普惠農服務平台—農戶”線上模式。科普惠農骨幹企業作為廠家,在科普惠農服務平台上進行展示和銷售,科普惠農服務平台的搭建依托山西科技出版傳媒集團的媒體平台和科普惠農服務體係。山西科技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簡稱山西科技傳媒集團),集團下設兩報、八刊、四個中心、若幹公司,500餘人,編輯管理四個內刊、十多個網站、四大類40多種科技手機報,擁有CNSCI戶外傳媒、農科110和健康365兩大服務平台、中科雲媒全媒體跨平台科普服務媒介、手機客戶端、科普網絡電視、農科110廣播、流動媒體,是集報刊、網絡、影視、手機、戶外多種科技傳媒手段於一體的全媒體科技傳播機構。科普惠農服務工程以形成一站一欄一屏,農科110服務體係,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綠色通道工程和新型農民素質培訓五大服務體係。這些資源將為廠家和農戶提供信息服務和技術谘詢,監督管理線上和線下模式健康、有序、持續運行和發展。
3 科技傳播助推科普惠農農資下鄉新增長
3.1傳播載體多樣化
科技傳播的發展為科普惠農農資下鄉提供多樣化的展銷平台。山西科技傳媒集團開發的“中科雲媒”包括視頻點播、數字報刊瀏覽閱讀、供求信息發布瀏覽、農業氣象信息即時發布、病蟲害預警預報及防治方法、農資防偽識別及農產品溯源服務、農業政策解讀、全省各地主要農貿市場每日最新市場行情及價格曲線等多項服務。今年以來,“中科雲媒”共發布供求信息1251條,病蟲害預報323條,農業政策解讀366條,市場行情2654條,有效地指導了農業生產,是農民增收的又一可靠保證。借助這一平台,集產品展示,技術服務,供銷服務為一體的“一條龍”服務模式已經初步形成。
3.2渠道建設網絡化
科技傳播的發展為科普惠農農資下鄉提供全麵的網絡平台。科普惠農服務站、農信員、示範戶已經建立了一定網絡體係,然而存在網絡覆蓋空白和常態服務不夠健全的問題。目前,山西省數字傳媒中心開發的“新農保”手機報,內容涉及農民版,農資版,菜農版,果農版,養殖版五大版本,通過免費手機報的形式,每周四期,逐步實現科普惠農網絡全麵化和常態化服務,同時,通過農資宣傳平台,為科普惠農廠家提供免費服務。
3.3營銷模式便捷化
科技傳播的發展為科普惠農農資下鄉提供便捷化的營銷模式,以“中科雲媒”和“新農保”手機報兩大服務平台,借助這一網絡平台,科普惠農廠家可以召開農資產品推介會和展銷會,並且定期進行促銷活動。既可以實現廠家營銷方式的多樣化和便捷化,也可以實現農戶技術服務和購買農資便捷化。
科技傳播的發展為科普惠農農資下鄉提供了新的服務平台和營銷模式,將極大地推動農資下鄉發展。當然,這一模式的運行還要依托科技基礎設施的配備和新型農民素質培訓工程的同步開展,共同實現科普惠農農資下鄉多樣化、網絡化、便捷化。
參考文獻
[1]韓裕峰,王德貴,王重一,郝建新,劉子良.科普惠農計劃理論、方法與實踐[M].太原.山西出版集團,2009,5.
[2]沈佳,周君彥.山西省科普惠農又出新招送農資進村入戶[N].山西日報,20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