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動畫的教育功能探析(1 / 2)

中國動畫的教育功能探析

數學媒體及動漫遊戲藝術教育

作者:張愛華 張淑和

摘要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的藝術作品都有著自己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而動畫這種獨特的藝術門類能夠在講述不同的故事的同時,還能傳達出一定的美學韻味和文化內涵。

動畫,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傳播媒介,承載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和信仰。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動畫片撐了伴隨每個青少年成長的夥伴,它在無形之中影響著青少年的生活——對這個世界的各種認知。好的動畫作品能夠出色的勝任寓教於樂的教育功能,讓青少年在快樂中學習知識並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應該重視動畫,重視動畫片對青少年的教育。

本文通過對於動畫和動畫教育的淺析,探討了寓教於樂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國動畫的教育方麵上的問題,希望人們能夠更全麵的認識動畫在教育方麵的作用,並且可以適當利用動畫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動畫;寓教於樂;動畫與教育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153-02

1 動畫是多種藝術的熔爐

動畫是一門含有多種藝術門類的綜合藝術,比如文學、戲劇、音樂、繪畫、電影等等。而在每一部動畫作品中,這些藝術門類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貫通的。

1.1動畫中的文學藝術

動畫在製作前,和電影、戲劇等藝術形式一樣,都是需要有劇本的。而動畫劇本大多都是改變自文學作品。比如《大鬧天宮》、《鐵扇公主》都是由《西遊記》改編;《哪吒鬧海》則是來源於《封神榜》。神話故事、古典名著、成語俗語、寓言故事、小說文集等等都可以成為極好的動畫劇本的來源。

1.2動畫中的戲劇藝術

戲劇藝術與動畫藝術共同的特點就是虛擬假定性和內容形式的整體性。戲劇是一種具有局限性的舞台藝術,但戲劇藝術動作和臉譜的程式化、造型的誇張化都讓動畫有借鑒之處。例如在《大鬧天宮》與《哪吒鬧海》這兩部動畫片中有大量的戲劇成分。

1.3動畫中的音樂藝術

在動態的藝術作品中,音樂無疑是烘托、渲染氣氛的必需品。在每一部動畫作品中,都講究視(畫麵)與聽(音樂)的相輔相成。這兩樣缺一不可,否則動畫作品就傳達不出應有的意思和氛圍,沒有了感染力,觀眾也就索然無味。一部好的動畫作品必須要配上適合的優美的音樂,才能錦上添花。例如《哪吒鬧海》不僅在畫麵和角色的設計上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而且配音也是運用了中國傳統樂器編鍾,渾厚的音色不僅增添了動畫的悲壯感,還增添了濃濃的民族氣息。

1.4動畫中的繪畫藝術

動畫本身就是利用視覺暫留的原理,由一幅幅的圖畫快速的播放形成的。所以繪畫藝術的閃光點——點線麵的勾勒、形與色的表達,構圖語言等等都能幫助動畫帶給觀眾視覺上的享受。例如《牧笛》、《小蝌蚪找媽媽》、《山水情》等作品就采用了中國傳統的水墨畫藝術來製作,意境的虛實夢幻和畫麵的空靈優美都使觀眾歎為觀止。

1.5動畫中的電影藝術

動畫與電影一樣,需要運用畫麵的結構和連接的。比如蒙太奇技術、鏡頭的推拉等都會使動畫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

綜上所述,動畫藝術是多種藝術的綜合。在人類社會中,教育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能夠開啟人的各種能力,例如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潛力、理解力等等。而藝術與教育的融合是人類潛在能力與內心情感和諧發展的橋梁,更能使人類輕鬆的發揮自己的能力。所以作為綜合多門藝術的動畫,也有如此重要的責任。

2“寓教於樂”對動畫的重要性

“寓教於樂”本意識指在娛樂活動中獲得啟發教育。我國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素有“文以載道”的傳統,強調的是藝術的社會功用。

“文以載道”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方式,還影響了我國動畫的創作。所以我國的動畫片一直遵循著“寓教於樂”的創作理念。早期的萬氏三兄弟也提出了中國動畫的發展方向:一中國的傳統故事為基礎創作動畫片,要符合我們中華民族的意識特點,符合我們民族化的幽默感,還要有教育意義。

“寓教於樂”意味著通過給人歡樂的故事情節來教化人們。

2.1動畫片能夠把優秀的思想美德潛移默化的傳達給觀眾

2.1.1中國早期的優秀動畫到現在,一直很重視動畫中的教育

比如《驕傲的將軍》告誡人們不要驕傲自負,要謙虛進取;《豬八戒吃西瓜》告訴人們不能好吃懶做;《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宣揚了正義戰勝邪惡的英雄主義;《牧笛》、《小蝌蚪找媽媽》、《山水情》通過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向人們展現了中國壯麗胸圍的大好河山,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激情;甚至連無對白的《三個和尚》都可以告訴我們團結的重要性。這麼多的優秀作品,並沒有因為它們有教育思想而讓觀眾覺得死板無趣,相反地,健康美的作品淨化了人們的心靈,使這些作品更具趣味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