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定律又被稱為巴萊多定律,最早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特提出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部分的隻占其中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在組織管理中,集中精力抓好對這20%關鍵部分的管理,會促進80%效率的提高。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是網絡時代興起的一種新理論,由美國人克裏斯·安德森在其《長尾理論》一書中提出。他認為,商業和文化的未來不在於傳統需求曲線上那個代表“暢銷商品”的頭部,而是那條代表“冷門商品”的經常被人遺忘的長尾。長尾理論的基本原理是:隻要存儲和流通的渠道足夠大,需求不旺或銷量不佳的產品所共同占據的市場份額可以和那些少數熱銷產品所占據的市場份額相匹敵甚至更大。即眾多小市場彙聚成可與主流大市場相匹敵的市場能量。比如,Google就有效地利用了長尾策略。Google的Adwords廣告使得無數中小企業都能自如投放網絡廣告,而傳統的網絡廣告投放隻是大企業才能涉足的領域。Google的Adsense廣告又使得大批中小網站都能自動獲得廣告商投放廣告。因此,Adwords和Adsense彙聚了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和中小網站,其產生的巨大價值和市場能量足以抗衡傳統網絡廣告市場。如果Google隻是將市場的注意力放在20%的大企業身上(像許多門戶網站的網絡廣告策略那樣),那麼也很難創造現在的輝煌了。同樣,網上零售巨人亞馬遜的商品包羅萬象,而不僅僅是那些可以創造高利潤的少數商品,結果證明,亞馬遜模式是成功的,而那些忽視長尾,僅僅關注少數暢銷商品的網站經營狀況並不理想。
在信息化的大數據時代,更應該重視“長尾理論”。重視“長尾理論”,就是要低成本、大規模、高質量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將大規模製作信息轉變為大規模定製信息,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不同的個性服務。
5 大數據時代的媒介規製
5.1知識產權問題
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知識產權對應的物理介質載體變得多種多樣,信息存儲傳播的載體不斷更新,各種新媒介的引用如搜索引擎、網絡報刊、網絡電視等,都對數字版權的保護提出了挑戰。數字化時代新媒介引發的著作權被嚴重侵害事件時有發生,比如,在網絡媒體的衝擊下,美國報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從2008年以來,美國4家報業集團公司相繼提出破產保護申請,其中包括《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等知名報業集團。據此,一些報業巨頭猛烈抨擊網絡媒體和互聯網搜索巨頭穀歌等網站侵權報紙版權,獲取不正當利益。與2004年開始實施的穀歌數字圖案館計劃,因涉嫌侵權,在美國、歐洲、中國等地都引發了版權糾紛,而且在德國、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也進行著有關穀歌的爭論,表達了各國政府和民眾對強大網絡權力的警惕以及對於侵犯個人隱私的憂慮。其他一些視頻網站、網絡博客、手機媒體(手機短信、手機偷拍)、移動終端(比如深度鏈接)等的侵權問題也不斷出現。所以,相關政府部門應該針對網絡等新興數字媒介的特點,增設、細化相關的法律條款,增設新的司法解釋,以適應新石器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保護的需要,約束借助網絡竊取他人個人資料、侵犯他人隱私和名譽等侵權行為。
5.2個人隱私與信息安全問題
社會的網絡化為大數據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環境,同時也使數據更容易受到黑客的攻擊。各種存儲介質的頻繁使用易導致各類泄密事件的發生,而且社會化媒體的廣泛使用,也使一些個人數據易遭泄漏。另外,隨著信息化建設、互聯網產業、手機產業的快速發展,信息數據技術已經滲入銀行、交通、商業、醫療、通信、電力等重要行業領域,在信息形態、應用領域、服務模式、傳播手段等方麵呈現出新的特點,對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安全事關國家安全、社會發展和個人利益,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加強信息數據安全意識,從國家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的角度,嚴格管理、倡導誠信,既推動信息暢通又維護信息安全,構建健康文明、安全有序的信息環境。
美國已經在考慮和應對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安全問題。根據對美國政府最近發布的“大數據研究與開發計劃”的分析和解讀,大數據已成為美國國家創新戰略、國家安全戰略、國家ICT產業發展戰略以及國家信息網絡安全戰略的交叉領域,美國實際上已經確立了基於大數據的信息網絡安全戰略,目的在於解決當前的大數據核心技術挑戰,全麵強化未來的信息網絡安全戰略優勢。
6 結論
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傳播日益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這突出了知識經濟與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大數據時代的媒介形態是舊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的融合並存,媒介整合從信息傳播終端發展到用戶終端,用戶體驗將日益受到重視,在媒介的選擇上也將日益體現技術的人性化。大數據時代,受眾的信息需求日益個性化和綜合化,受眾將日益重視知識與信息索取的經濟性與價值性、信息獲得的便捷化與伴隨化、信息消費的輕鬆化與高端化,同時,隨著對受眾個性需求的個性體驗的滿足,傳播語境將日益碎片化。在信息化的大數據時代,更加應該重視“長尾理論”,即低成本、大規模、高質量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但是,大數據時代仍然麵臨著知識產權保護、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等媒介規製問題。總之,大數據時代對傳媒業提出了不少新的挑戰,要求媒介集團盡快適應媒介市場的快速變化不斷實現技術的突破以及觀念與機製的轉變。
參考文獻
[1]張意軒,於洋.大數據時代的大媒體[J].科技智囊,2013(3):43-44.
[2]周宏仁.信息化概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109.
[3]周宏仁.信息化概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26,36.
[4][美] 保羅·萊文森,何道寬譯,新新媒介[M].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10:3-5.
[5]蘇克軍,趙彬.我們即媒體.讀書,2007(3). 轉引自Dan Gillmor.
[6] 黃升民,等.數字傳播技術與傳媒產業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7][美]施拉姆,波特.傳播學概論[M].陳亮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113-120.
[8][美]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爆發:大數據時代預見未來的新思維[M]. 馬慧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8.
[9]陸小華. 新媒體觀——信息化生村時代的思維方式[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179-198.
[10]凱斯·桑斯坦. 網絡共和國[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1]從管理學幾個原理的視角來認識社會管理的基本理念.
[12]克裏斯·安德森.長尾理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13]深度鏈接是移動終端侵犯網站著作權的一個判斷標準,指跳過他人網站的主頁,直接方位內容的鏈接。這已經被普遍認可為是一種侵犯著作權的行為。
[14]陳明奇,薑禾,張娟,廖方宇.大數據時代的美國信息網絡安全新戰略分析[J].信息網絡安全,2012(8):32-35. (該文入選第27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