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博“自淨”能力提升途徑分析(1 / 3)

微博“自淨”能力提升途徑分析

微時代的新媒體科技傳播

作者:胡永愛

摘要微博內容的真實性常常引起爭議和質疑。快捷的傳播速度、不限身份的傳播主體、影響深遠的傳播效果,使其成為消息閉塞時與外界溝通的“傳聲筒”。在突發災害事件中,微博尤其會起到負麵作用;要杜絕利用微博傳謠,須提升微博的“自淨”能力,其提升途徑包括:權威科學解讀破解謠傳,知情人微博助推辟謠,微博意見領袖主導言論。

關鍵詞微博輿論;自淨能力;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188-02

“自淨”一詞來源於生物領域。自然界中,環境要素對進入環境中的汙染物通過複雜多樣的物理過程、化學及生物化學過程,使其濃度降低、毒性減輕或者消失的性能。

“而微博的自淨功能是指:不實信息在微博中傳播的同時,由於相關權威信息的不斷發布和微博用戶自發的辨識和質疑,虛假信息的影響力不斷下降,直至真相得到有效傳播,謠言最終失去生命力。”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發生的72小時內,當地通信的暫時不暢、部分網民不善甄別信息、媒體的把關不嚴等因素導致初期微博謠言迅速出現且得到較廣泛的傳播。

同時,此次地震謠言在新的形勢下也得到了及時的抑製,意見領袖、草根用戶對謠言的辨識能力有所提高,加上管理者完善謠言揭發和舉報製度的助推,微博自淨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1科技權威解讀破解微博謠傳

科技新聞具有客觀性、真實性和準確性,科技新聞的社會功能中包括科普功能和輿論監督功能。“科技新聞報道為社會所發揮的科學技術知識普及的作用,是其特有的社會功能,它使科技新聞具有強大生命力。”

科技新聞的輿論監督則包括對違背科學發展規律的社會現象進行批評,對學術界、科技界不正之風和學術不端行為的揭露和對“偽科學”的批判。微博上傳播的科技新聞和信息雖然簡短,但本質上也要符合這些特性,承擔這些責任。

在現代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普通人要從大量的信息流中甄選出真實可信的信息是有一定難度的,科技界的權威和專家則有著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較高的辨別能力,因此應該做到“權威發聲”,科學解讀突發事件中的相關知識,深入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和原理,擔負起破除微博謠傳的社會責任。雅安地震中,他們也確實在努力做到,及時從專業領域解釋事件,澄清微博不實信。

地震發生後,在線訪談的辟謠方式也被積極地利用,專家學者們受新浪微博邀請,在線為網友答疑解惑。同時,科技界的科學家和專家們在各大微博專題上,運用通俗的表達發布專業意見,引導民眾消解不必要的恐慌和憤怒情緒。例如,在雅安地震後有網民猜測此次地震與汶川地震相關,但專家進行科學論證後得出結論:雅安地震對成都影響不大。

微博名為“途迷花事了”的網友在6月30日發表微博:“【專家:雅安地震對成都影響不大與汶川地震無關】本次地震對成都的影響不大,大致判斷成都本次地震的裂度為6度,而成都的房屋是7度抗震的,所以專家說,成都市民大可放心回家。另外該次地震與汶川地震無關,因為它在汶川地震餘震範圍之外,且震級較大。

汶川地震發生在龍門山地震帶的中北部。”專家的觀點相對來說更有說服力,經過網友的摘錄到微博,會有更多的微博使用者進行轉發,便能起到辟謠的作用。

2草根知情人微博助推辟謠傳播

“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發布的《2010 中國微博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0 年10 月,中國微博服務的訪問用戶規模已達到12521.7 萬人。”而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達到3.09億,網民規模達到5.64億。微博用戶的數量支撐還是由普通用戶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