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研究(1 / 2)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研究

微時代的新媒體科技傳播

作者:袁麗娜 昝昊搏

摘要新媒體的不斷湧現給傳統的高校課堂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高校課堂教學應適時加以改進,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文在闡述新媒體對高校課堂教學影響的基礎上,從構建新型教學環境、轉換教學流程思路和增強教學效果監測三個方麵來探討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關鍵詞新媒體;教學改革;教學環境;教學流程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205-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作為高等院校教學工作重心的課堂教學也在積極探索改革的方法,以適應信息時代對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新媒體對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信息發布、信息傳遞、信息反饋等環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課堂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無論是教學環境方麵、教學流程方麵,還是教學反饋方麵都存在很多差別。

1 新媒體對高校課堂教學的影響

首先,從教學環境的層麵來看,傳統教學過程中的信息環境具有很明顯的“中心化”特點,即教師是整個教學環境中的中心點,掌握著絕大部分信息源,信息以發散式的方式向學生傳遞,教師對課堂具有控製力。在這種態勢下,信息的傳遞層級隻有兩級,即教師、學生。信息資源的占有呈現不均衡狀態,教師具有絕對的信息優勢,而學生則更多地作為信息的接受者,處於信息占有的劣勢。當新媒體蓬勃發展後,教學過程中信息環境的“中心化”逐漸被打破,大學生憑借對新媒體的快速接受和高頻率的使用,可以對互聯網上呈現的海量信息進行查找,並選取與教學相關的大量信息,師生間信息資源占有的不均衡狀態被打破。

其次,從教學流程的層麵來看,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起點對整個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教學流程相對封閉,教學中的信息流向以直線、單向為主。學生作為受傳者進行意見表達的機會較少,即使參與到互動過程中,也是少數學生在較為有限的時間內表達意見,更多的學生選擇以沉默的方式被動地接收信息,而不願主動思考或是表達意見、看法。因而,教學流程的環節較為單一、簡單,教師和學生分別處於教學過程的兩端,二者之間並沒有真正形成信息的動態循環,傳播者和受傳者之間的信息溝通較少。教學過程結束後,隻是對教師既定的設計環節加以完成。

第三,從教學效果的層麵來看,傳統的教學過程已經從最初的板書為主,發展到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階段,但整個教學過程中多媒體依然扮演著從點到麵的大眾式信息傳播工具。對教學效果的反饋和檢驗,也僅僅依靠課後作業、小測驗等方式開展,這些信息反饋環節的設置大多在課堂以外,易受到其他客觀環境因素、個人因素等的影響,反映課堂教學效果的準確性有所下降。而對信息傳播效果而言,分眾化、群體化的信息傳播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當新媒體成為學生重要的信息獲取渠道後,學生的信息搜索範圍和速度極大提高,學習視野更為開闊,使得互動教學過程可以更為順暢的開展。同時,教師也能夠利用新媒體平台獲得更多的學生反饋信息,更好地改進教學過程。

2 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路徑

2.1構建新型教學環境

在新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注重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而創新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新型的教學環境中進行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所謂新型的教學環境,主要是從人文學習環境的角度而言,即形成相對寬鬆的學習環境,改變“中心化”的教學環境,讓學生通過多種媒介形式獲取專業知識信息,培養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擴寬專業視野。不再單一的依靠教師的講授獲得新知識,而是學生自身通過運用媒介技術對專業的現狀、發展態勢形成長期的關注,逐漸改變師生信息占有不均衡的局麵。在新型的教學環境中,信息傳播是多層級、動態的過程,課堂中除了最基本的教師、學生兩個層級,還在學生中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出多個層級,不僅注重師生間的信息傳遞,而且注重學生群體間的信息傳遞。群體動力學的奠基人Kurt Lewin提出,群體對個體接受信息方式和態度上有很大影響。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組建學習團隊的方式,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團隊,每個團隊的成員數量控製在5-8人。在學習團隊成立後,明確團隊的規範,協調成員間的職能,確立群體目標,促使團隊內成員形成群體歸屬意識和群體情感。然後在學生團隊中營造群體環境,利用團隊成員間的接觸和協作使每位團隊成員都擁有發表見解的空間,激發群體內部成員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有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良好教學氛圍的形成。

2.2轉換教學流程的思路

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教師對教學的設計可以從幾個方麵展開,一是針對媒介融合的大趨勢,將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與時俱進。媒介素養是指人們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各種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種媒介信息服務於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對大學生群體來說,大眾媒體和新媒體以其內容、時間和空間上的優越性成為他們獲得社會中最新、最快信息的重要途徑和來源。而如何在海量的信息資源中,對信息內容進行思考,透過表層信息,不斷深入理解信息的深層含義,並針對信息內容做出正確而有效取舍,則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媒介價值觀,使學生能夠合理、有度地使用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