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研究(2 / 2)

二是在教學流程中增加“分享”的環節。教師在教學流程中的重要任務是向學生傳遞一種學習的思維和觀念,並不是單純地通過授課的方式實現信息傳遞過程中的“獨享”到“共享”。大學生群體對新技術的感知比較快,對新媒體的運用較多,更傾向於利用新媒體主動搜索信息,教師也不再是信息資源的“獨享”。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議題”的方式,對學生從兩個層麵加以引導。其一是對學生認知階段的信息傳達,以告訴學生“想什麼”的方式,將需要講授的知識進行展示,隨後讓學生主動獲取“議題”的相關信息;其二是對學生“思考方式”的影響,即告訴學生應該“怎麼想”,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看法或觀點。從引導認知到影響態度形成一個連貫的、不斷深化的過程。教師將如何進行專業學習的思維和方法穿插到課堂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對個人搜集到的“議題”信息進行整理之後在學習團隊內部與其他成員進行信息的“分享”,加深對“議題”的理解和認識,隨後在課堂上不同學習團隊之間展開對該“議題”信息的“分享”,進一步增加對“議題”的認知,最後,再由教師做出相應的總結。通過這一係列過程的實施,可以較好地實現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信息的“共享”。

三是注重在教學流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知識整合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話語權和意見表達的機會。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學流程中不僅重視知識和信息量的傳播,而且注重對知識整合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特別是新媒體中互聯網、手機、移動終端等在學生群體廣泛應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扮演更多地是教會學生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產生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結論。

在教學手段上,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過設置知識模塊、專題討論、模擬案例演練等方式,讓學生從無思考或被迫思考的狀況轉化為主動思考,並不斷更新媒介觀念,樹立媒介融合的意識,運用多媒介交叉分析的知識去了解、接觸本學科的業務和實踐,利用新媒體更新專業知識體係。同時,結合學習團隊的建立,開展體驗式教學,通過設置合理參與的題目、團隊角色分工、團隊內部討論、不同團隊間觀點展示和交流等環節,激發學生進行創新的潛能。

2.3增強教學效果監測

新媒體的重要特點在於互動性強、時效性強,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搭建師生間互動的媒體平台,及時了解學生的專業學習動態、需求和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而且在新媒體互動平台上,不僅可以實現“一對多”的信息交流,還可以進行“一對一”的信息溝通,從而發現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比如,在開展專題討論、模擬案例演練等教學中,課堂上學生作為個體總是力圖在周圍的環境中尋求支持,特別是希望與其他人保持一致的狀態,避免陷入孤立的狀態,涉及到意見表達時,為了避免孤立,首先會對周圍的意見環境進行觀察,當發覺自己的態度屬於“多數”或“優勢”的意見時,會傾向於積極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而發覺自己屬於“少數”或“劣勢”意見時,一般就會屈於壓力而轉向“沉默”或附和。在新媒體平台中,師生間“一對一”的溝通使得群體壓力極大減輕,學生更易於進行意見的表達,從而使教師可以較為快捷、準確的獲得教學活動的反饋信息。並且教師通過對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進行較長時間的考察,了解到學生的學習動態,從而針對學生特點對教學資源加以整合,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楊曉東,楊卓娟.高等學校課堂教學信息反饋模式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1,10.

[3]藺永誠,劉箴.參與式教學法——高校課堂教學中值得推行的教學方法[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4]侯學軍,徐春碧,王力,高龍柱,劉繼林.試談我國高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重慶技術學院學報,2011,15.

[5]譚羽非.試析美國高校課堂教學方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