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浪網雅安地震專題報道研究(1 / 3)

新浪網雅安地震專題報道研究

微時代的新媒體科技傳播

作者:陳文

摘要雅安地震發生後,各大門戶網站推出新聞專題對地震情況進行跟蹤報道。其中新浪網地震專題以其創新的欄目設置、海量的信息、以受眾為中心的議程設置、多媒體手段和互動性強的信息呈現形式,形成鮮明的特色,為突發性事件的網絡專題傳播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浪網;地震專題報道;傳播特點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211-03

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地震後餘震不斷,截至2013年4月24日10時,共發生餘震4045次,為人民生命和財產帶來巨大損失。地震發生後,各大媒體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災的報道當中。報紙開設地震新聞專欄,對抗震救災進行全方位深度報道;電視媒體依托強大技術支持,同步直播賑災情況;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反應迅速,24小時實時更新消息。

以新浪、搜狐、網易為代表的商業門戶網站紛紛推出雅安地震新聞專題,彙聚海量的信息。其中,新浪網的網絡新聞專題以其迅速、多樣的特點,在傳遞信息、營造和諧的輿論環境、緩解公眾緊張情緒方麵起到了積極的正麵效應。不同於報紙電視等媒體,網絡新聞專題快速、全麵、連續的報道特點可以提供給受眾更詳實、全麵的信息,速度優勢突出;集文字、圖片、視頻為一體,並整合各大媒體的信息,根據受眾需要依次發布。其最大的特點是可讓受眾有選擇性的接受有關災難的解釋性報道或指導性信息,為網絡受眾提供自由選擇的空間以及重複閱讀的便利。

1 新浪網雅安地震專題綜述

地震發生三小時後,新浪網雅安地震新聞專題成形,采集各大媒體以及網友發布的地震消息呈現於專題中。截至6月5日上午8點,新浪網雅安地震專題全部滾動消息達到3467條,圖集1731組,視頻消息373條。其欄目設置簡潔全麵,新聞來源廣泛權威,主題選取滿足受眾要求,且依據受眾的需求,隨時間推移與事件發展情況,相應調整專題的布局與內容,相比於以往的網絡新聞專題略有創新。

1.1欄目設置

導航欄是網絡新聞專題的目錄,導航欄的設定對新聞專題的架構具有重要引導作用。新浪網雅安地震專題導航欄分為最新消息、現場視頻與圖集、震區直擊、獨家直擊、前方播報、媒體速報、地震來了如何自救、賑災信息披露、遇難者名單9大項,涵蓋了新浪網對雅安地震報道的大部分分類與內容,相比於2010年玉樹地震新浪網開辟的網絡專題13項分類更加簡潔明了,起到了網頁導航作用,方便受眾閱讀查找。

專題首頁分兩欄,左邊為圖片、視頻消息,右邊為文字信息。專題欄目分為災情信息類、災區服務類、科普信息類。地震後,公眾對信息的需求急迫,為滿足受眾急切需求,新浪網設置地震日誌、震區實時動態、最新動態等欄目,為受眾提供關於地震災情的新聞,對地震進行全方位、立體、及時的報道。其中地震日誌欄目以時間為節點,以當日關鍵詞為內容提要,每天統計當日傷亡人數與各地最新災情,讓受眾迅速了解災難的真實情況。尊重受眾的知情權,體現於發布真實透明的信息,並對受眾給予人文關懷。針對災難新聞報道通常隱瞞或虛報遇難人數的情況,新浪網“地震遇難者名單”一欄,將遇難者姓名、遇難時間、地點以及遇難情況公布,既服務於救災工作,為群眾尋找家屬提供信息,又體現了媒體的人文關懷。此外,新浪網開設尋人求助和祈福專欄,通過網絡這一平台,依據求助者提供的親友信息,充分動用自身資源,幫助求助者找到自己的親友,為災區救人的實時信息流通提供了渠道。呈現科普類信息的欄目“地震來了我們該如何自救”,對地震的預警、自救的知識進行了圖文並茂的科學解釋,向受眾說明了地震避險須知以及震後救援應注意的事項,對網絡受眾進行了地震相關知識的科普。

1.2新聞來源

網絡新聞專題的最大特點就是信息集合的全麵性。[1]新浪網雅安地震專題整合了諸多報紙、電視與網絡的信息,涵蓋了各大媒體對此次地震全方位的報道。雅安地震受到媒體及各方的廣泛關注,僅地震當天新浪網關於地震的消息就達到了1566條。鑒於地震後持續一個月是災情與救援信息集中的時間,選取4月20日至5月20日之間新浪網發布的新聞為對象,觀察新浪網雅安地震專題新聞的主要來源。

新浪網雅安地震專題主要新聞來源為12家媒體。其中,中國新聞網所占比例最大,達到了503條新聞。以中國新聞網、央視新聞(387條,視頻194條)、新華網(302條)、人民網(289條)、中國廣播網(223條)為代表的國家級網站、電視等媒體是新浪網雅安地震專題新聞的主要構成,這些國家級媒體發布的信息權威準確,是可信度高的信源,為確保新浪網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增加了保險杠。其次,四川在線(296條)、四川新聞網(153條)、四川衛視(68條)、成都商報(31條)等地方性媒體也是新浪網地震專題新聞的重要來源。此外,依托報紙所發布的新聞也占據一定比例,包括新京報(110條)、21世紀經濟報道(41條)、南方都市報(40條)、京華時報(31)等報紙。新浪網幾乎沒有獨立采寫的新聞,大多數來源於各大媒體所采的信息,其中也有摘自新浪網友微博的信息。

1.3主題選取

地震等危機事件爆發後,公眾第一時間希望獲取的是關於災情的信息,如地震發生地點、時間、傷亡人數、救援情況等。媒體應承擔起疏通信息的責任,將災情的真實情況即刻傳遞給大眾。在傳遞給受眾所需信息的同時,新聞主題的選取應把握正麵的輿論導向,選取積極的切入點以及正麵典型事例,抑製危險不安因素的發展,維護災難發生時社會的穩定。為了追求時效性,新浪網雅安地震專題前期的新聞主要以地震災情以及救援情況為主,能夠迅速滿足公眾對災情的求知欲。隨著時間的推移,公眾的關注點也隨之改變。全國各地對災區的幫助與慰問、震後經濟與災區生活是地震後期新浪網主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