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學新聞的新挑戰(1 / 3)

科學新聞的新挑戰

信息社會環境下的科技傳播實踐與理論創新

作者:王大鵬 鍾琦

摘要科學新聞成為科學家和公眾溝通的橋梁,對於彌合科學與社會的代溝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各自的領域不同,遵循的工作準則也不一樣,科學家和科學記者之間也存在這一定的分歧,科學家希望記者能更多地關注於科研的過程和具體細節,但是由於科學新聞的讀者導向,科學記者更關注於結果,甚至有時候會出現誇張,遺漏偏差等問題。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紙質媒體已經無法滿足廣大受眾“消費”信息的需求,網絡給科學新聞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越來越多地科學家也從幕後走到台前,重操科學傳播的“舊業”。本文通過科學新聞的發展脈絡來梳理科學新聞在新媒體時代所麵臨的各種挑戰,並提出一些結論。

關鍵詞科學新聞;科學新聞記者;代溝;挑戰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247-03

1科學&科學新聞

在19世紀晚期,(西方)科學家們認識到了他們需要把自己的知識傳播給廣大公眾,同時也需要獲得廣大公眾的支持,他們欣然地利用那個時代的媒體渠道和公眾分享他們開展科學探索的故事。比如,在19世紀晚期的某一時期,後來成為美國著名的科學協會—美國科促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組織的所有成員不僅是傑出的研究人員,而且還是在當時的科普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或者多篇科普文章的作者。

但是隨著科學成為一門專業,科學家成為一個工作職業,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不止是為了興趣,更多地是為了工作而進入了科學研究領域。科學的日益職業化和專業化也使得科學家們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參與科普工作。加之科學的職業規範,專業術語,科學期刊的發展和出現,使得向“外行”傳播科學就變得不太重視了。使科學家脫離科學傳播工作的情況進一步惡化的是專業組織的出現。這些專業組織對敢於冒險向公眾傳播科學的科學家給予了一定的懲戒措施,比如拒絕其成為該組織的會員,或者對科學家個體進行排斥;卡爾·薩根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同時古德爾(Goodell)的經典著作《可見的科學家》(The Visible Scientists)(古德爾,1977)中有大量的例子表明一些資深的、甚至是成就卓著的科學家由於開展了科普工作是如何受到持久的消極影響的。對科普工作的過分投入可鞥會毀掉科學家的職業生涯,所以科學家把科學傳播的工作留給了科學新聞記者。

當然在這種情況出現之前,科學新聞就一定存在了,甚至可以說科學新聞的曆史和大眾傳媒存在的曆史一樣長。比如到19世紀晚期,美國就已經出現了幾本科普雜誌—其中比較優秀的包括《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和《大眾科學月刊》(Popular Science Monthly),那些熱衷於填充版麵的報紙編輯們也樂意重印科學講座的文本,並且出版科學家對自然現象—比如流星雨(meteor showers)—進行思考的文章。可以說科學新聞在一定程度上彌合了科學與社會的代溝,搭建起了科學家與公眾溝通交流的橋梁。

2通才還是專才

在20世紀中期的美國,很少有記者把自己看作是科普作家(科學記者),一方麵原因是專業科學記者的報仇較為昂貴,另外一方麵是因為新聞媒體的管理者認為一個好的通才是能報道任何話題的。記者們更多需要做的是保持和他們新聞渠道(科學家)之間融洽的關係,而不必太用心於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利用到新聞采編工作中去。因而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在20世紀的大多數時間裏,美國新聞媒體的一個通用實踐就是每隔幾年就讓記者在不同的部門間進行工作輪換,以避免出現記者和新聞渠道之間過分親密的隱患。

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一個吃苦耐勞的小團體組成了全國科學作家協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其目的就在於鼓勵美國的媒體機構珍視專業性的報道,同時也促進專業科學新聞記者的培養和成長。當然,除了某個國家之內的科學記者組織(比如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之外,現在還有像世界科學記者聯盟(the World Federation of Science Journalists)這樣的全球性的科學記者組織,全球的很多學生也對接受科學傳播培訓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這些專業記者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科學新聞版麵的報道數量的增加,這對於科學傳播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讓那些無暇顧及科學傳播工作的科學家們有更多的機會把其研究成果傳播給廣大公眾,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科學家和科學新聞記者的委托—代理人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