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重在樂心——保持樂觀的心境(2)(2 / 2)

法拉第從中受到啟發,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變得對喜劇情有獨鍾,成為劇院裏的常客。每次看到醜角的精彩演出,聽到幽默風趣的獨白,這位科學家都會大笑不止,十分開心,全身輕鬆。就這樣,折磨他多年的頭痛病不翼而飛了。

由此可見,保持幽默的心境是益壽的“良藥”。醫學研究稱:富有幽默感是一種心理防禦機製,因為幽默可以使被壓抑的情緒得到釋放,緊張的心理得到放鬆。這樣就有助於人體擺脫窘境,減輕憂愁和焦慮,避免過強的精神刺激和心理活動的幹擾,起到心理保健作用。因此當你去探望病人時,不妨講一些有關健康的與醫療的妙語和笑話,可以使病人得到寬慰,振作精神,減輕病痛。

其實幽默早在古代就被應用到醫療實踐中。清朝一名八府巡按患了精神抑鬱症,久治無效,後經人介紹到揚州府興化縣名醫趙海仙處診治。趙大夫切脈後沉默不語,巡按大人再三追問,趙才慢吞吞地回答道:“依老朽之見,大人之疾,乃月經不調也。”巡按聽罷,不禁哈哈大笑,連說“庸醫,庸醫”,然後拂袖而去。此後,這位巡按大人逢人談及此事都要大笑、嘲諷一番,在一次次開懷大笑中,他的病竟不藥而愈了。待他醒悟過來拜謝趙大夫時,趙大夫這才向他說明了不藥而寬神治病的道理。可見幽默是一劑健康良藥。國外一些醫生也都在使用這種方法,他們常關照患抑鬱症的病人多看幽默小說和滑稽戲,或每天進行一次“笑療”。

笑既是良好情緒的反應,也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古人有訓:“壽向樂中求”,能笑者健康,能樂者長壽,也有“人悅解百病,一樂解百愁”的說法。醫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皮層有個“快樂中樞”,當其因受到適宜的刺激而呈現興奮狀態時,能使人體發生一係列的生物化學反應,調節中樞神經,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免疫功能,而幽默就是最好的刺激劑,因此科學家把幽默生動地比喻為“心理按摩”。一個人要想生活得愉快、健康、長壽,不妨多花點時間養自己的幽默感,讓自己離幽默的人群近一點。

參與有意義的活動更快樂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人們所做的事情應該具有一定的意義。因為快樂需要意義,參與有意義的活動能使人獲得巨大的快樂,所以一定要幫助自己尋找一些這樣“魚和熊掌兼得”的“快樂推進器”。那麼什麼樣的活動才算是有意義呢?

對於身有不便的人,敬畏生命、讚美生命,不氣餒、不悲觀,積極向上好好活著就是有意義;對於在校的學生,具有堅定的信念、強大的精神寄托,好學習、學好習,勤奮踏實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就是有意義;對於身在職場的人,忠於本分、盡職盡責,不拉幫、不營私,認認真真搞好本職工作就是有意義。

當人每做一件有意義的活動,就會獲取相應的快樂,而這個人本身不一定要擁有什麼。雷鋒是個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孩子,並且在7歲時就成為孤兒,22歲身亡。這期間他沒有權利,沒有積蓄,卻至今仍被大眾稱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生命的用途並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

雷鋒在日記裏曾這樣寫:“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麼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他的這種思想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說:“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二者傳達出同一個訊號:人活著,要做有意義的事情。活著必須要有追求,如果沒有追求,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活著。沒有理想,沒有目標,將會迷失自己,會活的很空虛,很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