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與人為善——善是養心的良藥(1)(1 / 3)

養心必須有善心,善是養心的良藥。人們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隻有長存善心、與人為善,才會時刻保持放鬆的狀態。隻有身心放鬆,才能加快血氣流通,從而促進身體健康。另外有關研究表明:與人為善所導致的良性心理,還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

予人玫瑰,手留餘香

人們常常說:“予人玫瑰,手留餘香。”贈送玫瑰給他人,我們的手上也會留下愛的芳香。我們在付出的同時,也收獲著一份自我升華的快樂。

美國《時代》雜誌公布的2010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名人物名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台灣一位賣菜老嫗陳樹菊。這位名叫陳樹菊的普通婦女,以持之以恒、慷慨無私的助學善舉感動了全世界。

陳樹菊家境貧窮,12喪母後輟學,就接下父親的菜攤。結果一賣就是48年,從每把5角的青菜賣到3把50元。她每天清晨4點起床批菜到市場賣,經常到晚上9點才收攤,希望多掙點錢幫助他人。老顧客都知道她做善事,因此買她的菜都不殺價,甚至不要找零。雖然是蠅頭小利卻積少成多,迄今為止她已經以自己的微薄收入,向各類機構捐助了近32萬美元(約1000萬元新台幣)。

熟知陳樹菊的人對她說:“你自己連麵都舍不得吃好的,卻把一點點積攢的錢都捐贈出去,實在了不起。”而陳樹菊的回應是:“任何人隻要打開心窗,都想做善事。”這位普普通通的賣菜大嬸,正是因為具有一顆善良的心,因而成就了“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魅力。所以,能夠入選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名人物的榜單,她當之無愧。

與人為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身邊有許多人,都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傳達著自己的善意——武漢70多歲的退休老人宋先偉,日子本身過得就不富裕,但自1999年起,他就開始收留街頭流浪兒。原本退休該享福的他卻因為收留的流浪兒越來越多,使那點為數不多的退休金愈發顯得可憐,生活變得越來越拮據。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繼續收留流浪兒,現在的他已經收養了四五十個流浪兒。

他收留的孩子來自吉林、甘肅、山東、河南、四川、貴州以及湖北等全國各省市的各個不同的地區。而這些孩子變成流浪兒的原因也是各有不同。一些是父母離異,且雙方都有了新家,孩子成了皮球被踢來踢去的;一些是幼年被拐賣,中途逃出來,因不知回家的方向,迷失流浪的;一些孩子是在家挨打後賭氣逃出來流浪的;還有一些孩子則是被父母拋棄的。宋先偉收留這些孩子,一方麵是想讓他們有個家,同時盡力幫他們尋親;另一方麵宋先偉教他們讀書、認字,最關鍵的是教他們正確做人,識法懂法,盡力幫助他們遠離犯罪。

現在他收留的一些孩子已經回家了,一些孩子則在外地打工,但隻要是逢年過節,這些孩子都會回來看他,即使回不來也會打電話問候。宋先偉的日子雖然過得很清貧,但老人很快樂,很欣慰。

“予人玫瑰,手留餘香。”一施一受之間,施者用善心淨化靈魂並獲取快樂,而受者則得到支持和鼓勵,同時分享著施者的快樂!尤其是作為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施者一方,其所作所為不但是自我精神世界的一次滿足和提升,同時也有益於社會。

及時行善,勿以善小而不為

劉備臨終前對其子劉禪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勸勉劉禪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才可以成就大事。所以,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小善積多了就能夠成為利天下的大善。

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務必要使心中常存善念。時常修正,時常省悟,才能將善心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可以細微到一個招呼,一個微笑,甚至一個眼神。小,其實是善的根本,一心向善的人,舉手投足之間,俯仰坐臥之間,一笑一念之間,皆為善美。

宋徽宗大觀年間,有一個秀才在京城的一個店鋪內看見一雙靴子,跟他父親出殯時所穿的那雙靴子很像。他很詫異地詢問店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店主說:“昨日有一做官的人經過這裏,要我幫他修理靴子,稍後他會來拿。”這個秀才便站在那裏等待。等了一會兒,果然有位騎馬的人,下馬來拿靴,而此人正是他的父親。

他的父親拿了靴子便要走,兒子在後麵拚命追喊:“父親,您怎忍心不開口,難道沒有任何一句話來教導我嗎?”父親回頭告訴他:“你做人要像葛繁。”兒子又問:“葛繁是誰?”父親回答:“他是鎮江的太守。我們陰間的陰官都設了葛繁的像,給他燒香禮拜。”說罷,人就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