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不能過於鑽“牛角尖”。否則,除了碰得頭破血流之外,不會有任何收益。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執著不等於固執,堅持自我不等於認死理。麵對棘手的問題時,一定要放開思路、靈活變通,不斷尋求新的突破口。
不要苛求世界完美
每個人隻要還活著,都必須麵對現實,那麼第一個現實就是:世界並不完美。毋庸置疑,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是很完美偶爾還會很糟糕的世界裏,於是,人們總想改造這世界,使之完美起來,然而人們對於完美世界的過度追求其實是一個並不完美的渴望,過於執著就等於鑽牛角尖。
但世界上就有這樣的一群人,他總是希望一切都是盡善盡美的,所以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看什麼都不習慣,哪裏都不對眼。工作他們覺得不夠好,親朋他們覺得沒默契,生活他們感覺不舒適,就是對自己也很難滿意,這樣的人每天都不開心,因為也沒什麼值得他開心。因此我們更需要做的也許是給不完美一點寬容、一個機會。
世界並不完美,生活中處處都有遺憾,這才是真實的人生。一年分為四季,春夏秋冬。許多人就煩躁,為什麼要有那麼冷的冬天?為什麼要有那麼熱的夏天?為什麼幹旱的時間不下雨?為什麼不能沒有火山、地震、泥石流?有許多的東西,我們不滿意。可造化的神奇,我們除了歎服之外,還是歎服,沒有人可以改變這些事情。因此我們必須麵對,迎著春天的風,曬著夏天的太陽,收著秋天的果實,偎在冬天的火爐旁。
我們每個人本身也都不完美,我們可以看一些名人例子:羅斯福身患殘疾,拿破侖矮小專製,斯大林嚴厲刻薄。他們的世界也都有殘缺,我們又何必要求自己太多呢?
有個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怎麼了?”老和尚問。“寫不好。”老和尚撿起幾張看:“寫得不錯嘛,為什麼要扔掉?還這麼傷心地哭?”“我就是覺得不好。”小和尚繼續哭:“我是完美主義者,一點都不能錯。”問題是,這世界上有誰能一點不錯呢?老和尚拍拍小和尚:“你什麼都要完美,對自己一點都不滿意,就生氣,傷心哭泣,這反而是不完美了。”於是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紙撿起來,先去洗了手。又照照鏡子,去洗了臉;再把褲子脫下來,洗了一遍又一遍。“你這是在幹嘛?你洗來洗去,已經浪費半天時間了。”老和尚問。“我有潔癖!”小和尚說:“我容不得一點髒,您沒發現嗎?每個施主走後,我都把他坐過的椅子擦一遍。”老和尚笑了:“你嫌天髒,嫌地髒,嫌人髒,外表雖然幹淨,內心反而有病,是不潔淨了。”可見因為這種“完美”的追求而苦惱,往往會留給我們更多的麻煩。
我們都並不完美,但我們卻必須接受我們,並愛自己的一切,包括缺點。而愛,本就是包容與接受,一個人的胸懷先要裝下自己的缺陷才能夠容下別人以及這個世界。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並不是天使,我們很難能做到人見人愛,所以我們更要懂得愛惜自己。
而且,我們活在這個世上,與別人相處是少不了的事情。和人相處就會有溝通,有溝通就會對人產生評價。一個人隻有當發現自己不足了,才不會刻意評價別人的不足。通常人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對人要求苛刻,對自己要求隨意,總是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不足,而對自己永遠是百般嗬護。遇到這種情況正確的做法是:我們不僅要接受自己的缺陷,也要坦然接受別人的缺陷。不要指望別人改正不足,自己好去享用,因為你自己也未必能按照別人的要求改造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方式,每種習慣的形成都有其特殊原因。
因此自己要看開一點,正視我們自己不完善,正視世界不完美,學會用一顆豁達的心去接受。雖然我們期待世界完美,但是不要苛求。我們可以在期待之中付出自己的努力,朝著自己向往的完美努力。並在成長的道路中時常檢點下自己,用自己創造的成就來抵消缺陷,那麼世界就會變得越來越完美。
跳出自己劃下的圈
“鑽牛角尖”在一般情況下是貶義的,用於形容遇事思維僵化,辦事不知變通,從不考慮事情的各個方麵及事物的多樣性,隻認定一個想法,一條道走到黑,最終山窮水盡、無法自拔。
人之所以會鑽牛角尖,主要是因為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單純從自己的經驗或者目前的想法出發,考慮事物的一個方麵或者僅僅一個側麵,認定了某個想法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不容改變性。牛角本身越往裏越小,且沒有出口,一旦鑽進去,路就越來越窄,且無法走上正途。如何避免鑽牛角尖呢?當然就要活躍思維,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盡可能地了解事情的背景及相關知識,以便想到各種可能解決問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