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的上司聽說了這件事,感到很詫異,杯子中怎麼可能會有一條小蛇呢?於是就在家中仔細檢查,當他端著酒杯坐到那天小官坐過的位置上時,突然看到自己掛在牆上的一把弓。於是,恍然大悟。原來,那個小官當時沒看清楚,誤以為弓箭的影子是一條小蛇被喝進了肚子裏。上司找到原因後,就去把小官請了過來,仍舊讓他坐在原來的位置上,並給他斟滿了一杯酒。小官自然又見到杯中的那條小蛇,迷惑不解之時,上司把牆上的弓指給他看,小官立馬如釋重負,病也不治而愈。
這就是“杯弓蛇影”的故事。許多人看到這個故事後,都忍不住捧腹大笑。真不知該說這個小官是膽小,還是猜疑之心太重,一個弓箭的影子就能令他大病一場。
無端猜疑是造成誤會的根源。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對身邊的事情捕風捉影、聽風是雨,就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誤會。
有一個大學生春節回家,下了火車已是淩晨兩點,隻能搭摩的回家。當時天寒地凍,所處的地方又是荒郊野嶺,而且自己孤身一人,於是非常緊張。一路上,他高度警惕,盡管凍得瑟瑟發抖,卻不敢讓司機停車在行李中找件衣服穿。
走到中途,司機突然說話了:“拿件衣服穿上吧。”“不用,別停車。”這個大學生堅持。又過了一會兒,司機居然單手交互開車,脫起衣服來,這個大學生越發緊張。“給你,穿上吧,挺冷的。”司機一邊開車一邊把剛脫下來的衣服遞給他。此時,這位大學生又是感動,又是羞愧。
從這個小故事裏,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感悟:人總是在懷疑別人,不放心別人,殊不知正是這懷疑讓人與人之間變得更疏離。倘若人能少一點疑心,多一點信任,那世界必然是另一種模樣。
說到這裏,我們來看看三國的傑出政治家孫權。他年輕時坐領江東,能夠舉賢任能,納聽諫言,對手下大臣很是信任。因此君臣同心,屢戰屢勝,鞏固了東吳政權,但是晚年的孫權與年輕時判若兩人。他的情緒變得反複無常,思想變得僵化、固執,甚至還會無端猜疑,並因此導致當時東吳唯一一個撐得起台麵的大將陸遜屈辱而死。這是多麼的對比鮮明!因此,人一定要認識到多疑的危害性。如果自己有多疑的傾向,就要慢慢的改正,試著去相信別人。相互猜忌,隻會讓人際關係越來越疏遠。人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孤單,心胸也會越來越狹窄。
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就要樹立坦蕩無私的心態。自己內心坦蕩了,就不會再心懷鬼胎猜疑他人。與此同時,要學會客觀辯證的看待問題,要拋棄自己的成見、摘下自己的有色眼鏡看待問題。隻有這樣才能夠坦然接納別人,相信別人,生活才會變得豐富多彩、五光十色。
打消病態的嫉妒心理
嫉妒幾乎人人都有,它是人們在遭遇失敗或挫折之後所產生的由羞愧、憤怒和怨恨等多種情緒組成的複雜心理。從本質上看,嫉妒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態,不管是何種形式和內容的嫉妒,都有害於保持正常的人際交往及健全的社會生活。這種令人痛苦和痛恨的情緒,不僅會對他人造成攻擊和傷害,更給自己帶來心靈的折磨和困擾。就像巴爾紮克所說:“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又都有各自的短處,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完完全全均衡發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地對別人產生嫉妒之心,是不應該的。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顆平靜和睦的心,切不可心懷嫉妒。看到別人有所成就時,我們應該平靜地對待。社會中不存在絕對的公平,要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樹立起正確的競爭意識,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來來獲得社會的認可,這才是擁有幸福人生的秘訣。如果不能夠用正確的態度麵對生活,隻是一味的嫉妒別人的好運和成果,那麼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會受到消極的影響。
正如培根所說:“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美好。”因為,嫉妒在某種程度上說,是與偏見相伴而生、相伴而長的。嫉妒程度有多大,偏見也就有多大。偏見不僅僅出自於一種無知,還出自於某種程度的人格缺陷。如果在對人才的評價和使用的過程中,人們受到嫉妒心理的幹擾,就會對人物產生偏見,那麼,很有可能使得有些人才得不到及時、合理的使用。而且,嫉妒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它會限製人的交往範圍,壓抑人交往的熱情,甚至能反友為敵。
有一個人,非常嫉妒他的鄰居。他的鄰居越是高興,他心裏越是難過;他鄰居的生活過得越好,他心裏越是不痛快。他每天都盼望鄰居倒黴:或盼望鄰居家著火,或盼望鄰居得什麼不治之症,或盼望鄰居的兒子夭折,或盼望鄰居攜款出門被搶劫……然而每當他看到鄰居時,鄰居總是活得好好的,並且微笑著和他打招呼。這時他的情緒就更懷了,若不是害怕殺人償命,早就給鄰居的院裏扔包炸藥,把鄰居炸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