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行為中的忍耐能帶來財運。如果隻是爭一口氣、好麵子,不懂得忍耐之道,不知曉伸縮之理,那麼,你會看見鈔票從眼前嘩嘩流過而自己一無所獲。老人們不是常說“人與人鬥氣,但是不能與錢鬥氣”嗎?
在同行中獨樹一幟
在商品經濟和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都投入到了商海之中。因此,人們在商界的交往便逐漸增多,怎樣讓商界的朋友讚美自己、彼此建立起親密信任的關係就顯得更加重要。
也許有人認為“無商不奸”、“無奸不商”,所以商界根本沒有朋友可言,也完全不可能得到他們的讚美。
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
的確,商海風雨無常,競爭非常激烈而殘酷,但這並不等於說在那裏不存在友誼。應該看到,人間冷暖有情,商人畢竟也是活生生的人,隻不過大家從事的職業不同而已,所以彼此間一樣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作為商人,如果能夠得到商界其他朋友的讚美的話,那麼一定會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成為商海弄潮的佼佼者。
1、真誠合作,消除猜疑
我國古代有則寓言,說的是有個人一次在山上丟了一把斧頭,懷疑是被鄰居的兒子偷去了。因此,他看鄰居兒子的一舉一動,包括走路的姿勢、麵部表情,都是像偷斧的樣子。過了不久,這個人上山去刨土,找到了丟失的斧頭,再看鄰居的兒子,動作和神情一點都不像是偷斧的樣子了,顯得很正常。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疑心生暗鬼。”
有了猜疑之心,別人一句平常的話,也會聽出不同的含意,與己無關的批評,也要生硬地和自己拉扯在一起。本來是微小的誤解,也可能發展成難以彌合的鴻溝。
心理學分析專家科羅姆說過:“經常猜疑別人的人,也就不常被人愛。”這就是說,要想獲得合作,就得先信任人。
人心都是敏感的,以猜疑和算計之心與人交往,對方必然同樣待之。
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最忌諱的就是猜疑。商人做交易時要互不猜疑才能成交,合作時要互不猜疑才能取得成果,交往時要互不猜疑才能成為知心朋友。
壞人固然要防備,但壞人畢竟是少數,人不能因噎廢食,不能為了防備極少數壞人連朋友也拒之門外。更重要的是,為了防備壞人的猜疑,算計別人,必然會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既沒有了朋友,也失去了事業上的合作者,最終隻能落個失敗的下場。
任何人的事業都是和人合作的結果,任何人的幸福都是與他人交往而獲得的。不學會與人合作,就難以成功;而要合作,就不能沒有根據地懷疑合作者。
尤其對於經商的人來說,由於人們都受“無商不奸、無奸不商”的思想影響和腐蝕,因而更容易猜忌和懷疑他人。所以真誠合作,消除猜疑這一原則就顯得更為重要。
2、眼睛不要總是盯在利益與金錢上
商人重利,這是確信無疑的事實。之所以會如此,就是因為經商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贏利。一個無法獲利賺錢的人是無法成功經商的,即使去做也隻能失敗。
但是,決不能因此而認為利益與金錢就是商人所追求的一切。
商人也是人,隻不過是在商海中弄潮的特殊一群而已。這種職業的差異,並不能排除他們也有血有肉、有感情需要、有良知,有人類所共有的特征。
因此,商界朋友之間的交往,決不能局限於金錢和利益方麵,尤其是在日常的交際中,更應該和別人少談金錢和利益,多談感情和其他方麵的感受。
否則的話,如果你總是把眼睛盯在金錢和利益上,每一次談的都是金錢和利益,那麼一定會讓對方感到你是一個惟利是圖、感情冷漠的純粹商人。
有了這種印象之後,別人不僅不會給你任何讚美,反而會對你提高警覺,防備被你所算計。
3、互通有無
與商界的朋友交往,一定要看清他們的主要特點,抓住要害,彼此才能建立起較為穩定和深厚的友誼。
既然大家都是經商之人,那麼一定都對商業信息和動態感興趣。因此,如果你能盡自己所知,把那些很有價值的最新信息告訴對方的話,那麼對方一定會對你表示極大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