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的投資決策
不少領導在企業發展方向和上項目上“拍腦袋”,“趕浪頭”,不細致分析和投資分析,不從企業的自身優勢、特點和可能性出發,盲目上馬鋪攤子,搞出那麼一大批省長項目市長項目來,其結果如何,自是不言而喻。領導們,請善用人民賦予你們的神聖權力!
(一)企業投資管理混亂
四川長壽化工總廠的投資被一分為三:乙炔工程立項由國家計委負責,但投資1.3億元引進的設備質量不過關,如要整改還需1.6億元;化肥技改工程由重慶市委立項,近2億元的加拿大二手設備正在風雨中腐蝕鏽爛;氯丁橡膠工程由重慶市經委負責,已投資1億元,還差800多萬整改資金。當初廠裏就反對上乙炔和化肥兩個項目但無濟於事。
天津渤海啤酒廠資本金不清、出資者不明,第三期工程上馬時,原輕工部主張引進南斯拉夫的一套設備,曾被南方兩個企業所拒絕;國家領導人80年代訪問南斯拉夫時又提出這一項目;1984年,天津市在國家經貿部的指導下與南斯拉夫方麵談判;1985年原輕工部所屬輕工機械總公司上報國家計委和國家經委,認為該設備不是最先進的且價格昂貴,但最終還是引進了,並埋下了企業虧損、破產的禍根。
河南省林州市有關部門於1987年在許多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決定所屬建材鐵路配件廠上一條麻紡生產線,金融部門經考察後認為不能支持,但在政府多次要求下隻好予以貸款,結果虧損嚴重;更奇怪的是,就是在政府決定該企業破產的當天,還從金融部門貸款5萬元。
黑龍江世一堂製藥廠廠長被其上級單位哈爾濱藥材總公司無端免職,複職後,公司將利潤指標增加了150萬元,還下令該廠負擔公司內虧損單位中藥飲片廠部分職工的工資,此外,公司辦公大樓向該廠攤派、過節福利讓廠裏給公司“代份”,責令廠裏貸款200萬元給公司使用……
豫北某市一鋼廠在市有關領導和部門的要求和安排下,不得不兼並了市保溫材料廠、市儀表廠、市第一造紙廠等幾家企業,使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其他一些地方領導也是在年初提出今年要消滅多少虧損,強行捏合。
還有其他一些問題如企業沒有資本金等等。總之,政府部門的越俎代皰亂決策、對企業的亂攤派、亂收費等嚴重侵犯了企業的權利。
(二)缺乏監督機製
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一聽說企業資金緊張就千方百計地注入,而不管投下去幹什麼。一份調查表明,僅20戶企業的抽樣調查,將這些資金用於炒股票、炒房地產的款額就多達10億元。所以,國有資產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級監督管理部門沒有實行嚴格的管理製度。
某印刷廠連年虧損,無人願承包,正準備破產時,何某主動請纓,上任後便低價出售幾台所謂的“陳舊設備”,後來企業經營每況愈下,終於破產了事。何某又用那些托人代買的設備開了一個個體印刷廠,結果大發橫財。
一些地方搞承包,承包人隻是拚設備,短期行為嚴重。一冷庫承包者承包期間自己得到了好處,企業債務卻從50萬元擴大到152萬元,最後不得不把冷庫拍賣,而購買者就是承包者個人。
可以看出,承包製助長了某些個人的短期行為,所有者對經營者無監督機製的結果是國有資產遭殃。再就是企業缺乏必要的公示製度,沒有建立破產的預警係統。按我國現行的企業管理製度,企業除公布其注冊資金外,其生產經營狀況、盈虧情況、資金現狀等都處於一種“保密”狀態,債權人也無法把握自身權益的受損程度。
對於經營者要做好選擇、激勵、監督等方麵的工作,這是出資者最根本的職能,由於這一問題至今尚未解決,而成為國有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